赛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媒眼看粉圈化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
TUhjnbcbe - 2023/4/6 22:06:00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0443.html

Mei·YanKan

媒眼看

MEI·YANKAN

:VOL/07

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

——从“全职圈”麦当劳代言事件说起

本文内容转载自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木舟北京大学中文系

《全职高手》是蝴蝶蓝于-14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网络小说,讲述电子竞技选手叶修退役之后重回赛场,最终带领团队夺得冠军的故事。这部现象级的小说聚集起了名为“全职圈”的庞大粉丝社群,并在社群内部引发了大规模的“女性向”1同人2创作热潮。伴随年《全职高手》动画版第一季的上映,这一作品再次展示了它的强大影响力,成为该年度重要的讨论话题3。

年5月24日,麦当劳宣布将由《全职高手》动画角色周泽楷担任其产品“那么大圆筒”代言人。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了“全职圈”内叶修粉丝群体(下简称“叶粉”)的强烈不满,她们纷纷控诉广告方案忽视叶修的主角地位,严重伤害了“叶粉”的感情,并以此为由与官方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斗争。

作为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无论是叶修还是周泽楷来代言实际上都不会影响到角色本身,而仅就宣传动画这一目的而言两者能达成的效果是一致的。“叶粉”的抗议因而并未遵循一般的小说爱好者的逻辑,反而更类似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偶像工业中,偶像明星的粉丝社群“粉圈”为偶像争夺代言、争论番位4的大战。也正因如此,不仅“全职圈”内部粉丝对“叶粉”群体产生不满,圈外更不乏对“全职圈”内这娱乐圈般的大战的指责声:“评论5堪比娱乐圈明星为了代言撕逼勾心斗角,我目瞪口呆。”“别把追星那套带到不想干(应为‘不相干’,原文如此——引者注)的题材上”。6

事实上,出现在非偶像工业领域,与“全职圈”相似的“粉圈”化状态并非个例,无论是相声表演现场粉丝手中为“角儿”们挥舞的荧光棒,还是体育界中张继科粉丝建立的讨论量高达.2万的微博话题“我只喜欢张继科”,都在证明“粉圈”行为模式已然跨越众多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的网络社群行为模式,这一过程被称为“粉圈化”。

周泽楷担任麦当劳“那么大圆筒”代言人宣传图

非偶像工业领域的粉丝群体中为何大量出现与“粉圈”高度相似的行为模式?这种“粉圈化”的倾向指向的究竟是何种内在逻辑,而这种逻辑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魅力,使其成为不同领域粉丝的一致选择?本文将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对“全职圈”麦当劳事件这一个例的梳理,对“粉圈化”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及其发生过程中粉丝领域产生的变化,给予相应的解释。

溯源:偶像工业的“游戏规则”

“粉圈”特指当下“爱豆”们的粉丝群体,这里的“爱豆”并非英语语境下的“idol”,而是其日文变体“アイドル”(aidoru)和韩文变体“”(aidor),即以自身魅力为卖点、不一定有特殊专长但可能样样略通的年轻偶像,在日本与韩国,爱豆作为一类特殊的职业与现代娱乐行业中的演员、歌手等区分开来,这种体制也在近几年开始传入中国。7

日韩成熟的偶像工业每年都在批量生产着卖点各异的男女爱豆。这种偶像工业首先诞生于年代的日本,伴随日本彩色电视机的普及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良好市场条件而出现,经过几十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颇有本土特色,涵盖选拔、培训等环节的完整工业体系。偶像的核心收入来源一般是唱片销售、片酬和广告代言费等,但年代以来,由于“通缩经济”形势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日本唱片行业受到重大打击,在偶像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诞生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偶像团体:AKB48。

AKB48成立于年,以“触手可及的偶像”为主要理念,成立之初就一改此前偶像在电视节目中出道,活跃于电视中的传统,选择在秋叶原的专属剧场进行表演。为培养亲切感,AKB48给予粉丝见证偶像不断成长的机会,“希望让粉丝们看着她们在自己眼前渐渐成为明星。”8更重要的是,AKB48首创了总选举制度,如同政治选举一般,按照粉丝投票结果决定团队中谁能够出唱片、每位成员在团队中的位置、接受媒体采访的人选等。在日本最具公信力的唱片销量榜单之一公信榜(Oricon)中,AKB48的新歌自年来连续多次一进榜就夺冠,并普遍凭借万张以上的销量远超对手,这对于20世纪以来呈现衰落态势、少有百万销量的日本唱片行业来说非常难得。伴随着她们的大火,这一团体也早已超越秋叶原地区,活跃于各种电视节目、新闻报道之中,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AKB48的强劲势头,与其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AKB商法”——密切相关。“AKB商法”是一种唱片捆绑销售的商业模式。按照规定,AKB总选举中的投票券可以通过购买唱片、加入各种歌迷会或参与官方规定的其他粉丝活动获得。因此实际上摆在粉丝面前的投票途径有两条:投入金钱大量购买唱片,投入精力加入各种组织。按照传统的唱片销售逻辑,粉丝只需购买一张唱片就可达成听歌的需求,但AKB48的粉丝往往大量、多次重复购买唱片,可见其想要获得的不仅是听歌的权利,更是在总选举中决定偶像位次的投票权。换言之,对产品的消费是其次的,获得影响偶像的权利才是最重要的。这一“权利贩售”的销售策略打破了以音乐本身好坏评价唱片的标准,被斥为“乐坛毒瘤”,但却在唱片业低迷时期成为拯救销量的救命稻草,为AKB48创造出唱片行业里无数的记录和神话。

通过“AKB商法”,AKB48实际上建立了一套运营者与粉丝间的追星游戏规则:粉丝想要送偶像更进一步,就必须付出金钱或投入精力,来换取影响运营方决策、进而影响偶像待遇的权利;运营方也会相应考虑偶像粉丝们的投入多少来分配偶像们的资源。在这场游戏之中,粉丝同偶像运营者之间的关系不需经过电视收视率的中介,粉丝不再是游离不定的模糊群体,而转变为规则框架之下行为有迹可循、进而可控制的稳定群体。贩售权利的游戏规则的出现带来了整个偶像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向。“AKB商法”满足了粉丝参与偶像成长、成功过程的愿望,以明码标价将粉丝出于喜爱的付出转变为了偶像获得资源的标准。虽然总选举的模式仅有AKB48及其姐妹团体等少数偶像团体运用,但这一游戏规则被东亚各国的娱乐工业普遍借用,在实质上构成了整个偶像工业运转与盈利的核心,也即“粉圈”行为逻辑的核心。

想象的游戏规则:“我们不能接受成为盲目的提款机”

小说《全职高手》虽以叶修为绝对主角,但作者对于其他配角也不吝笔墨,给予了相当精细的描写,因而成功塑造出了一批性格生动、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如蓝雨战队的黄少天、喻文州,微草战队的王杰希,轮回战队的周泽楷等,而这正是《全职高手》能够形成庞大同人群体的前提。“全职圈”中的粉丝们以原著中出场的各种人物为核心,想象出在原著中不曾涉及的故事。与此同时,她们还由于对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战队怀有强烈的热爱而划分为大大小小的粉丝团体。在此基础之上,“全职圈”中粉丝往往以两种身份展开活动:一为专注于同人创作和同人文本阅读的“同人粉”;一为喜爱特定角色,并想象自己和角色之间有着某种亲密关系的“角色粉”。同一粉丝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自由进入两种身份,并对当下的身份有着清晰自觉的辨认能力。

“全职圈”的“粉圈化”指责针对的“叶粉”对应的正是“角色粉”身份。角色粉专注地热爱并解读特定角色,这种行为本身与同人创作一样,都可以被视为是基于作品重新建立意义的过程。那么,为何本是正常现象的“角色粉”成为了“全职圈”“粉圈化”的罪魁祸首呢?显然,“角色粉”行为方式的内在逻辑在事实上或多或少偏离了这一粉丝群体的一般状态。

在麦当劳代言事件中,对于“全职圈”的同人粉而言,无论是叶修还是周泽楷,都可以代表她们喜爱的作品,担任品牌代言人,出现在大众面前。而且根据小说内容,叶修本就拒绝一切代言机会,而周泽楷则“人长得帅,又有型。老少咸宜,男女都爱,媒体吹捧,广告商青睐。要论商业价值……是荣耀第一毫无争议”9,因此,官方选择周泽楷作为代言人恰恰是尊重原著设定、尊重书迷的结果。而“叶粉”的主要观点则是:因为叶修人气最高、粉丝投入最多,同时是主角,因此运营方应该选择叶修作为代言人,而不应选择人气相对较低的周泽楷。在“叶粉”总结自身立场、向官方发难的长微博中,粉丝细数由运营方主导发起的一系列榜单评比活动,这些榜单往往与粉丝的周边10购买量等金钱投入挂钩,而同时运营方也多次承诺评比结果将与角色待遇相关,以叶修在这些榜单中的高排名为凭据,“叶粉”无比愤怒地谴责运营方对每次都能占据榜首的叶修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待遇,甚至公然无视叶修具有的主角地位:“官方大概只把叶修当成一个能够随便透支的ip,好像全部叶粉都是傻子,怎么都愿意买单……”“我们不能接受成为盲目的提款机。”11

正像长微博中表达的那样,“叶粉”抗议的出发点是叶修和叶修的待遇问题,而提出不满的依据则是官方对于承诺的不履行,最终使得粉丝的付出未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对于她们而言,在一系列榜单活动当中,既然运营方给予了“粉丝付出多少相应角色就会获益多少”这样的承诺,那么粉丝的付出必须表现为叶修的受益。于是,粉丝重复性地大量购买周边、为喜欢的角色应援12,坚持认为这样就能够使得运营方看到她们喜欢的角色具有人气,因此相应地安排更多的出场机会、制作更多的周边等等。可见,在“叶粉”眼里,她们与运营方之间也存在着如同“AKB商法”一般的游戏规则,粉丝可以通过或精力或财力的付出,获得对喜爱角色的影响能力,以争取角色在动画中拥有更多的出场机会、更好的配音,在动画外拥有更多周边和新图等形式来确认自己确实参与了角色叶修的后续发展过程。这一逻辑正是“全职圈”“粉圈化”的核心,如果运营方没有根据粉丝的投入情况决定代言角色,便会使粉丝确认自己获取参与权的链条发生断裂,因此,最终受到官方不公正待遇的对象并非叶修,而是“叶粉”自己。

从两类粉丝的不同思考方式中可以发现,尽管双方都在争论这一广告代言决定,但做出判断的标准并不相同。同人粉的判断以其在对小说的不断分析和细读中积累起来的理想构造——“元文本”(meta-text)——为依据,其出发点在文本层面,判断依据是由作者和原作构成的文本体系。作为角色粉的“叶粉”则显然处于另外一套逻辑框架之下,她们的诉求并非在原作中增加或更改与某一角色相关的情节,而是指向广告代言这一与角色本身并无关系的运营内容,指向以阅文集团为代表的拥有《全职高手》版权,并围绕这一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开展运作的运营体系。因此在不同语境之下使用“官方”一词,就指涉着两种不同的身份。同人粉在进行同人创作与评价时将原作体系视为唯一“官方”,其创作首先必须要以原作的各种设定为基础,否则会被指责为“OOC”(OutOfCharacter,角色性格走形);而“粉圈化”的现象则更多与运营系统的“官方”相关。由此来看,同人粉与角色粉并不能被简化为同一粉丝群体在均一的语境中讨论,而两者区别的关键便是运营方角色的出现。

在同人粉与原文的“官方”的关系中,正如亨利·詹金斯对粉丝“文本盗猎者”的称呼中暗示的那样,尽管粉丝确实享有挪用、改写原文本的权利,但他们仍然是在别人的土地上“盗猎”的“游牧民”,也就是说,原文本一旦确定写成,极少有机会因粉丝的改写产生变化,并不直接与粉丝行为构成互动,甚至可以说,在粉丝文本与原文本的等级关系中,原文本作为“官方”,地位要高于粉丝的二次创作,上文中提到的对不符合官方设定的“OOC”问题的指责便是证明。作为运营方的“官方”角色的产生改变了原本建立在同人粉与文本体系之间的官方-粉丝关系,尽管运营方确实拥有对内容的运营权,但它并不享有对原文体系绝对的阐释权,而只能围绕小说进行产业链下游开发,包括不同版本的改编、周边的推出以及上文提到的引起争议的广告代言等。由于运营方主动借用偶像工业中的权利贩售模式,以榜单等形式许诺,粉丝投入将影响后续运营中的角色待遇,作为运营方的“官方”与角色粉实质上并不纠缠于对文本的意义解读本身,而是以商业贩售逻辑为中介处于频繁的互动关系之中。运营方出售影响角色的权利,角色粉花钱购买,并要求影响权的落实。传统意义上作为“盗猎者”的粉丝与牧场的主人不再纠缠文本意义的解读权,似乎转而谈起了一笔笔生意,粉丝群体的活动将不得不由于运营方的进入和权利贩售的商业逻辑产生相应的变化,而这正是“粉圈化”发生的具体背景。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粉圈化”这一现象,作为运营方的“官方”角色的出现和其对偶像工业商业模式的有意识借用,让原本与原文体系的“官方”相对保持分离的粉丝群体获得了直接与“官方”对话,并以金钱或时间的投入换取影响权利的可能,偶像工业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因此在非偶像工业的粉丝领域中扎根。

情感的联结:“维护本命难道不是本能吗?”

但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真的只是在出售粉丝对偶像/角色的影响权吗?如果再次审视“叶粉”的要求,用粉丝的投入向运营方换取叶修的待遇看似符合付出换取权利的逻辑,但实际上并不合理。正如前文所说,对叶修等虚构角色而言,运营方并不掌握对角色的绝对阐释权,伴随着小说的完结,除非作者愿意大刀阔斧修改情节或者续写后作,否则这一虚构人物本身不可能被改变。粉丝想要通过金钱和时间的投入向这一“官方”换取改变角色意义的权利是无效的,《全职高手》的运营方无法决定小说中角色的设定、后续发展情况,也就无法如同偶像工业中的运营方一样满足粉丝影响偶像未来发展的要求。也因此,在《全职高手》这里,尽管运营方确实试图使用偶像工业的一套规则模式,以代言、镜头、番位等在“粉圈”之中惯用的待遇衡量标准许诺粉丝,但实际上这些许诺却并未落实到角色身上,无法构成对角色的影响。但权利贩售的游戏并未就此停止,反而随着“粉圈化”的进程迅速地向越来越多的网络社群扩散。在这一过程中,粉丝用金钱、时间与精力购买的,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跳出“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框架寻找粉丝群体的普遍特征可以知道,粉丝是一类特殊的消费者群体,以其过度和完美的消费特点区别于一般的消费者。他们积极地创造、挪用大众文化产品中的资源,并力图将产品的呈现与自身结合起来,以进行带有自我色彩的二次创作,也即詹金斯所说的“盗猎者”行为。因此,粉丝天然地不断尝试抹除自己同喜爱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而将热爱的对象转变为自我的所有物。更进一步,从拉康的精神分析角度来看,粉丝热爱的对象也可以被视作粉丝的镜中自我,粉丝对于偶像的追慕便带有某种自我投射的意味,偶像成为了自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粉丝自然地渴望接近和拥有这个理想的自我形象。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粉丝对理想自我的追慕情感往往与追求快乐和自我满足的欲望相连,其中更掺杂了大量性幻想成分,也因此,粉丝总是处于被污名化的境地。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中追溯“粉丝”的语源,指出“fan”是“fanatic”(疯狂)的缩写形式,拉丁语中词源为“fanaticus”,字面义即“属于一座教堂;教堂的仆人;热心的教众”,但很快便有了“被秘密性交祭神仪式所影响的极度热情狂热的人”的负面含义,其中的宗教狂热逐渐演变为普遍的“过度且不合适的热情”、“神灵或者魔鬼附身的疯狂状态”13,词源中固有的狂热、性欲望、魔鬼附身等负面色彩总是与粉丝身份难以分离。这种对于粉丝的欲望性情感投射与非理性狂热行为的指控,甚至部分内化为了粉丝的自我谴责,外部压力带来的羞耻感让粉丝不得不自发地将自己的想象限制在有限的圈子内部,刻意控制对喜爱对象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在小心翼翼地抵抗外部社会对粉丝想象的窥视。偶像工业的权利贩售游戏正是针对粉丝的这种复杂心理而产生的。

权利贩售的商业模式首先一改偶像工业诞生初期偶像生存直接与收视率挂钩的状况,让粉丝能够通过大量的精力、时间、金钱投入,直接为偶像换取发展资源,偶像的成长因而与粉丝紧密相连,这在事实上肯定了粉丝对偶像的接近乃至占有愿望。

同时,偶像工业建立权利贩售逻辑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也即通过商品代言、衍生产品、排名榜单等各种直观的量化手段,吸引粉丝为偶像花钱。由于权利贩售规则许诺偶像待遇将与粉丝投入挂钩,偶像、偶像工业和粉丝便更直白地表现为卖家与消费者、公司与股东14的关系,因此偶像对粉丝必要的回应便成为商业逻辑的一部分。在AKB48总选举中随处可见成员对粉丝的表白与感谢,成员见面会中回应粉丝的握手和拥抱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被视作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ArlieRussellHochschild)所形容的“情感劳动”(emotionallabor),如同航空公司空姐无时不在的温柔笑容,偶像恰当提供语言、动作、表情等“粉丝福利”(fanservice)来满足粉丝的亲密想象成为比表演技能更重要的内容,是偶像工业售卖的重要商品。通过上述运作,偶像工业尽管并不能也无意从根本上消除粉丝面对的污名化处境,但却借助商业逻辑在其框架内部为粉丝的欲望想象提供了正当表达的空间,因而成功地将被污名化的粉丝生产和消费能力吸纳为行业盈利的直接来源。

而从互动的另一方粉丝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参与偶像成长的权利,还是为喜爱的虚构角色声讨不公,从本质上来说粉丝需要的是欲望想象的满足,权利贩售逻辑以商业作为中介,粉丝的投入成为她们合理占有喜爱对象的权利的证明。因此就不难理解,在非偶像粉丝领域——如“全职圈”——角色粉为何会接受并不具有决定角色意义权利的运营方提供的权利贩售的“粉圈”逻辑。就像“叶粉”控诉长微博中所讲的:“维护本命15难道不是本能吗?”16角色作为角色粉自我投射的对象,在运营方利用偶像工业运作模式之前并不能真的对这种想象给予回应。角色粉往往自称“梦女”,也正是她们对自身与喜爱角色之间的亲密关系只能通过“做梦”来获得的自觉体认。而一旦运营方抛出影响角色待遇、获得角色回应和互动的筹码,确认角色粉的付出能够为角色带来代言、镜头等发展资源,尽管这些资源并不会真的落实为角色的发展,但却可以充当粉丝能够影响、接近乃至占有角色的有力证明,角色粉便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游戏规则。

“全职圈”内周泽楷角色粉的摆阵图图片来源:微博

楷楷家的糖

但粉丝对游戏规则的接受同样包含着对这一逻辑的自觉利用,在运营方提供的权利贩售逻辑吸引粉丝大量投入的同时,基于消费的逻辑,粉丝对偶像的想象和占有获得了合理性,大量重复购买的周边在简单的过度消费和收藏意义之上成为了粉丝占有喜爱对象的证明。对“全职圈”的梦女们来说,周边的购买量是声称自己幻想合理的重要依据,在角色生日或重要日期将大量周边产品用心装饰并排列的“摆阵”行为不仅确认自身想象,也会获得粉丝圈子中他人对这种想象的一致认同。同时,这些周边产品也是她们与“官方”进行谈判的重要证据,“叶粉”在抗议中贴出周边购买量,向运营方要求许诺的回报确实有效,-19年《全职高手》运营方放出的所有广告均选择了叶修作为代言人,并推出大量叶修限定单人周边以满足粉丝要求17,甚至粉丝的购买和抗议行为本身也构成了对自身与角色亲密关系的不断确认。对于角色粉来说,人物是否虚拟并不重要,游戏规则是否落实到角色本身也不重要,她们只需确保自身与角色情感联结的维持,能够按照自己的想象构建与喜爱角色的亲密关系即可。

从上述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权利贩售的商业逻辑出现之后,偶像/角色与粉丝成功转化为进行情感劳动、提供粉丝福利的劳动者与消费亲密关系素材、维持亲密关系想象的消费者。虽然这一过程明显地带有商业逻辑异化人类情感的色彩,但不得不承认,它在事实上为粉丝情感的去病理化与正常表达提供了途径,也通过粉丝群体大规模地向运营方集资的形式使粉丝拥有了与“官方”直接对话,进而对其运作直接施加影响的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权利贩售这一商业意味浓重的运作逻辑似乎在粉丝与“官方”的双重角度上实现了对不同目的的满足。

由此反观所谓“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粉丝向运营方换得的影响偶像的权利并不是其进入这一规则的本质目的。在偶像工业中,粉丝获得的为偶像争取代言、投票等资源的权利确实能够落实在偶像身上,通过表现为偶像的直接获益而肯定粉丝对偶像的亲密想象,而在诸如《全职高手》等已“粉圈化”的粉丝群体中,粉丝同样争取到了周边、代言等资源,虽然不能真正落实到角色身上,但却作为粉丝对角色能够产生贡献的证明,同样确认了粉丝与偶像的情感联结。粉丝获得的“权利”是建立粉丝与偶像亲密关系的中介,并最终维持着运营“官方”与粉丝之间的基于商业逻辑的频繁互动。

结语

本文中的事例发生于年,在当时的背景下尚能引发多粉丝群体争议的“全职圈”的“粉圈化”行为倾向,到今天已然成为不同领域粉丝的普遍状况。“粉圈化”以偶像工业建立的粉丝投入金钱、时间等筹码向运营方换取影响偶像权利的权利贩售规则为核心,通过有意识地利用粉丝与喜爱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结,吸引粉丝对喜爱对象的各类投入,以此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和经济利益,这已经成为当下普遍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一规则同时也构成了粉丝与运营“官方”频繁互动的基础,一面满足着运营方获取商业利益的要求,一面也为粉丝提供着维持亲密想象的材料。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权利贩售”的逻辑之下,由于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必须通过换取影响权才能得到肯定,而影响权的获取则需要金钱、时间等具体投入,粉丝的情感便因此不得不以金钱或数据为中介才有权表达。从这一角度来看,对商业逻辑的承认才是粉丝有权与运营方互动、进入权利贩售规则的前提,“粉圈化”便呈现出商业逻辑对个体情感入侵的一面,而如何看待这一逻辑蔓延的后果将有待进一步思考。

(本文为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网络文学创作、阅读、传播与资料库建设研究”[编号:19JZD]的阶段性成果)

1女性向:来源于日语词汇“女性向け”(じょせいむけ,jyoseimuke),广义来说指以女性为受众群体和消费主体的文学和文艺作品分类;狭义上,特指面向女性创作,同时“规避男性目光”、“逃离外界凝视”的一种文化生产与社群生态。参见邵燕君主编:《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三联生活书店,年,第-页,“女性向”词条,该词条编撰者是肖映萱。

2同人:建立在已经成型的文本(一般是流行文本)基础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所做的二次创作。其定义多基于社群基础和身份认同,而非写作方式和文字表征。参见邵燕君主编:《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第74-86页,“同人”词条,该词条编撰者是郑熙青。

3据微博数据中心年12月12日发布“微博二次元用户洞察报告”显示,年1-11月提及次数最高的十部作品和提及次数较高的新作品当中,《全职高手》分别以万次和万次高居榜首,且提及次数几乎是第二名的二倍。查询时间:年1月22日。

4番位:粉圈网络用语,来源于日语“番”(ばん,ban),意为顺序。在日本这一概念通常指影视作品中演员的戏份比重排序,“番位”靠前会拥有更多的宣传资源。而在中国内地娱乐工业的语境下,这一概念并没有演变为行业制度,而主要在粉丝社群中流行,并反向影响行业规则,这就使得“番位”在中国通常仅指演员出现在宣传物料中的排位次序,很多情况下,这一次序是按演员的影响力来排的,甚至与艺人在片中的实际戏份比重无关,因此这一概念往往成为粉丝争论偶像影响力大小的指标。

5这里的评论指麦当劳官方微博于年5月24日发布的,宣布“那么大圆筒”代言人为周泽楷的微博评论区。

6同上注。

7定义参见邵燕君主编:《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第-页,“爱豆”词条,该词条编撰者是叶栩乔。

8AKB48建立者秋元康在接受QuickJapan杂志第87期(太田出版)专访时所说,转引自[日]田中秀臣:《AKB48的格子裙经济学——粉丝效应中的新生与创意》,江裕真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年,第41页。

9蝴蝶蓝:《全职高手》,第章“只想跑龙套”,起点中文网。

10周边:一般指ACG(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文化衍生品,主要形式为玩具、饰品等实物,广义上也包括音乐、书籍、图像等衍生文化产品。中国内地的周边概念主要来源于ACG文化圈,并随后影响到包括网络小说、偶像明星、影视剧等文化工业领域,周边生产和销售在近年来逐渐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参见王玉玊、叶栩乔、肖映萱:《“网络部落词典”专栏:同人·粉丝文化》,《天涯》,年第4期。

11新浪微博用户

愿所有同担都被温柔以待于年5月26日发布,粗体为原文所加。查询时间:年1月22日。

12应援:来源于日语词汇“応援”(おうえん,ouen),本意为加油,在日本的粉丝文化领域指“为偶像的表演现场加油鼓劲的行为,及规范这种行为的一套制度和文化”,后又引申为所有支持偶像的行为,如为偶像投票、赠送礼物等。在日韩影响下,这一概念逐渐在中国内地“粉圈”群体中普及,并发展出一套相对规范的组织规则,而不同“粉圈”之间攀比应援能力在当下也成为一种风气。参见王玉玊、叶栩乔、肖映萱:《“网络部落词典”专栏:同人·粉丝文化》。

13[美]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郑熙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10-11页。

14在中国市场,粉丝早已通过大量购买偶像相关商品、制造大量新媒体数据等方式逐步获得了众筹资本的身份,从而与经纪公司分庭抗礼,名为粉丝,实为“股东”。参见高寒凝:《虚拟化的亲密关系——网络时代的偶像工业与偶像粉丝文化》,《文化研究》,年第3期。

15本命:来源于日语“本命”(ほんめいhonmei),本意为赛马、赛车等比赛项目中最有可能获得优胜者,后引申为最喜爱的、最受到重视的。这一词语在扩散到粉丝文化中后,可用来指代在粉丝心目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偶像、作品、人物等等。参见王玉玊、叶栩乔、肖映萱:《“网络部落词典”专栏:同人·粉丝文化》。

16新浪微博用户

愿所有同担都被温柔以待年5月26日发布。

17年5月至年底,《全职高手》相关的代言品牌包括美年达、麦当劳、中国银行、清扬、旁氏、舒耐等,均由叶修作为代言人(或代言人之一)。

文/木舟

编/雷思雨

图/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眼看粉圈化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