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科幻小说,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有所不同:《海底两万里》、《沙丘》、《基地》...但要说起中国科幻,大家脱口而出的,一定是《三体》。
《三体》的的确确是一部给中国人长脸的作品,第一次摘下雨果奖,在海外备受追捧,也受到了众多科技大佬的推崇,书中“降维打击”的理念,甚至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亚马逊可能投资10亿美元,买下《三体》的版权,并拍成网络剧。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为之一震,一方面是因为它10亿美元的天价,另一方面是买家的身份。
《三体》这个大IP,让不少人对它垂涎三尺,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三体》版权最后落入了一个叫游族影业的游戏公司手里。
早在年,游族影业就宣布开拍《三体》,计划在年7月上映。
当时的团队大概是这样的:
制作人:孔二狗
导演:张番番编剧:宋春雨/刘慈欣主演:冯绍峰/张静初/吴刚/唐嫣/张翰/杜淳/杜志国/邢佳栋/张光北/胡明/程媛媛/胡海峰/李炫臻/大卫·伍德雷
张番番何许人也?豆瓣一查,大概是个拍2流恐怖片的小导演,口碑也是非常一般般
此消息一出,影迷和科幻迷都炸了锅,纷纷在微博上请愿“别拍”、“放三体一马”。
但游族创始人孔二狗的回应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像《三体》这样伟大的科幻作品,一定要中国人来做,要毁也要毁到我们中国人手里。
拍科幻的一个大障碍就是特效,二狗表示电影后期的特效都是顶尖团队制作,其中包括了制作《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效团队。
游族想把《三体》拍成六部曲,单片的预算在2亿元左右,但由于种种问题,与特效团队的和合作泡了汤,年6月,被传出电影被无期限推迟,制作团队解散。
孔二狗又出面澄清:“关于电影延期问题主要是对后期的要求超过以往,后期在增加预算。中国第一部科幻,总要尽心尽力。”
话是这么说,但此后《三体》的6部曲就了无音讯,这让不少人松了口气,又少了份期待
亚马逊如果接手,它投资的10亿美元里,包括了版权费和制作费。
这是一笔相当慷慨的费用,要知道《魔戒》三部曲的成本也就5亿美金,《哈利·波特》8部曲才花了11亿美金。
不过亚马逊不打算拍电影,而是要拍一个三季的电视剧。倘若一季有30集,那么《三体》的单集成本为万美元,远远超过目前单集成本约万美金的《权力的游戏》
而《权力的游戏》很大一部分支出用在了特效上,这也让它的视觉效果达到了电影的级别。
有了资本的支撑,至少《三体》不至于扑街了,同时,这种资本也凸显了《三体》这个大IP的价值。
亚马逊这个买主的身份也令人不解,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亚马逊就是一个卖书和卖洗洁精的地方。
其实亚马逊还有一个大业务:互联网娱乐。
它旗下最出名的莫过于一档叫《TheGrandTour》的节目。
这个节目里有各种豪车,竞速、漂移,可以把坦克开进迪拜购物中心,可以在一集节目中毁掉两台顶级拉力赛车。
亚马逊为制作这个节目花了2亿美元,每集的成本约万美元。
观看GrandTour,你需要拥有亚马逊Prime会员,办了会员,不仅可以在电脑手机上看节目,还能享受快递免服务费,这在人力成本高的国外有不小的吸引力
除此以外,亚马逊还培养小众独立作品,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和伍迪艾伦的《咖啡公社》
前者还在17年奥斯卡上斩获了“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不过,亚马逊去年调整了内容方向,专注能吸引大众的大制作,虽然《三体》是国内的作品,但美国人对于科幻题材相当感冒。
而就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讲,《三体》比中国传统艺术更容易接受。
中国最大的IP是什么?大概非《西游记》莫属了吧,年年拍,年年挣大钱,但这东西你拿去好莱坞,人家不认,因为我们有不同的神话图谱。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王冠,你给老外他也拍不出来。老外的脑回路通常比较简单,看不懂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说这帮小孩干嘛呢,谈情说爱有这么矫揉造作的么?
但《三体》是一个新东西,它突破了传统的神话范畴,也突破了文化的隔阂,将整个人类化作了一团。《三体》甚至突破了好莱坞传统的价值观,人类在做出种种努力后,最终变成了一张画。
人类被灭了!!!这显然有悖于传统好莱坞“英雄救世”的情结,而更具《黑镜》般的颠覆性和黑暗主题。
在网购这方面,亚马逊已经是个无人能撼动的王者,但是想称霸互联网娱乐,它还要面对Netflix这座大山。
做为著名的流媒体视频网站,Netflix自制过不少好剧,比如《纸牌屋》和《女子监狱》。
Netflix玩的狠,在年,Netflix在内容制作上的投入为60亿美元,是亚马逊的一倍。
年的内容制作预算更多,提升到了80亿美金,有了资本的支撑,公司就能吸引金牌制作人,打造自己的优质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此外,Netflix也喜欢在形式上创新,喜欢一股脑地将一整季的剧一次性全部放出,用户只要订阅会员,就能无脑刷剧,而不用苦苦地在网上等待盗版的流出。
Netflix下一步自制大作,是一个叫《碳变》的科幻主题电影,而《三体》恰好是亚马逊可以用来对标的砝码。
电视剧的形式,容错率更高,可以在拍摄阶段针对市场反馈进行整改。
一年或两年一季的模式,可以慢慢地塑造人物形象和世界架构,把观众带入剧情,培养感情。
从形式上说,《三体》电视剧是比电影更稳妥的方案,也适合亚马逊现在的业务,可以让亚马逊的内容更多元化,与Netflix分庭抗礼,同时也是一个将影视剧打入中国市场,推广Prime会员的大好机会。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三体》
以Netflix和亚马逊为代表的视频平台,打破了传统电影和电视产业的秩序。中国的腾讯、爱奇艺等,在规模和资源丰富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倘若拍不出《三体》电影,那电视剧的改编也只好拱手相让。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没有特别好的科幻土壤。
营造新世界,打破三观,这向来是老美干的事儿。从年前无古人的《太空漫游》开始,好莱坞就拍出了无数的科幻大作,这与美国领先的前沿科技无不关系。
科幻作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的发展。
很多人说想象力是没有局限的,科幻小说就是宏大,就得不靠谱。其实呢,在科幻作品中,想象力需要一个边界,它需要科技的合理性来支持。
你手拿一个破树枝就能扔火球,对不起,那不是科幻,那是《哈利波特》,那是魔法,它违背了基础的物理规律和常识。
科幻作者的想象力基于知识,他们的作品也会从科技的发展中摄取养分,所以你看不同年代的科幻作品,往往有着很强的“时代背景”。
英国革命时代,社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于是科幻作品中开始出现用钢铁打造的、以蒸汽为动力的庞然大物,诞生了“蒸汽朋克”。
冷战军事竞赛的背景下,又出现了很多以太空争霸、核战争、生化危机、反乌托邦为主题的科幻作品
中国科技的起步本身就晚,当时美国人登月,苏联人挖地洞,而中国人饭都吃不饱,想象力还停留在建成社会主义后的美好生活里。
在时代背景下,作家是没有办法突破自己认知极限的,比如他不了解海洋,就写不出《海底两万里》,不了解基因,那自然写不出基因改造后的美国队长。
长期以来,中国的科幻文学都处于一个真空的状态,没有出名的作品,就没有影视改编,更别提什么产业规模。
科幻文学也不受重视,早在在年,刘慈欣就把《三体》的影视改编权卖了,当时唯一有购买意向的,就是张番番导演。
刘慈欣自己也承认这是贱卖,因为他当时觉得只要有人肯买科幻小说,那就赶紧卖了得了。
大刘生活在偏远小镇(阳泉),是在一个电站里工作了好几十年的“攻城狮”,他的《三体》,可以让好莱坞长吁短叹,但国内没有可以与之匹配的资源,说《三体》是中国科幻的开山之作,既是赞赏,也有一种深深的落魄。
《三体》是个大IP这点无可置否,但也正因为如此,给制作方增加了舆论压力。
特效多了,有人会说你“美分”,居于形式,流于表面,忽略了《三体》庞大的主题和对人性的探索。
而艺术气息弄多了吧,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你“5毛”,渣渣特效,科幻片拍得像爱情电影,根本没有展现出原作的宏大,不够想象力,不够史诗。
所有《三体》也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剧情太过颠覆性,一线制造团队不敢接,也没有什么拍科幻电影的经验,又怕扑街影响了自己的口碑。
况且,中国的影视制作以效率著称,大家甚至会以拍摄时间短,拍摄之辛苦来宣传。《星球大战》、《星际穿越》往往可以拍个两三年,国内很少有那么宽泛的制作时间。
《星际穿越》的1:1模型飞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影视剧还是没有跳出类型片的范畴,古装、爱情、武侠不能缺,“小日本鬼子”也是年年打。
更多人专注于怎么圈钱,怎么拍贺岁片,怎么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怎么追IP,看《战狼》票房卖的好,赶紧再来个《红海之战》,割一波韭菜
翻看科幻电影,有太多的经典,背后有太多的大神: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诺兰...
中国缺乏有想象力的大导演、缺乏资金的支持、缺乏有经验的制作团队,所以中国拍不出三体,所以当年接下《三体》的是年轻的团队和制作公司,本着有钱任性的战略方针,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准备大干一票,却被现实扇了一个大嘴巴。
中国人苦苦等来一部《三体》,等来一本《北京折叠》,这片土壤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但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有一整套由电影、周边、版权、文化氛围组成的生态系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亚马逊若能接手《三体》,自然是好事,说明这个IP牛逼,影迷们也能松一口气,但这也映衬了国内影视业的窘境。
总之,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中国科幻小说,看到中国的科幻电影,营造自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