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皮克斯是个特别牛比的动画公司。
一个可以被真正称为“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的团队。
但仔细翻看历年作品清单,好像并没有记忆中的那么夸张,也未能每一部都让人啧啧称奇。
第一阶梯,妥妥的是《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机器总动员》等,这类构建起一个新世界的动画。
《寻梦环游记》中创造出灵魂的世界,提出“被亲人遗忘就是二次死亡,也是真正的死亡”的概念。
《头脑特工队》中大脑的世界是严格按照科学理论去合理想象的。
可想而知这是个多么浩大的脑洞工程。
不学好生物的动画制作人不是一个好的科学家。
《机器总动员》中人类已离开地球,长年住在飞行船上,有着自己的生存系统。
胖胖的伪·地球人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这类动画的想象力是颠覆性的,却同时让人信服。
第二阶梯,是《料理鼠王》、《飞屋环游记》、《海底总动员》这类充满童真幻想、情感到位的动画。
《料理鼠王》里小老鼠去做大厨。
制作团队将印象中完全性质对抗又无法割断联系的东西放在一起,形成矛盾。
最后打破刻板印象。
这个过程用脚趾头想都觉得既困难又“因吹斯汀”(有趣)。
《飞屋环游记》中带着房子去旅行和念念不忘的爱情,哪一样不是青春期的梦想啊。
《海底总动员》中尼莫和老爸各自的冒险旅程节奏松弛有度,父子亲情渲染恰到好处。
类目众多的鱼对小孩子也是很好的一次知识科普。
这类动画的娱乐性质较高,深得人心但不算顶峰的经典。
第三阶梯,大概就是《赛车总动员》、《玩具总动员》这类整体立意比较稚气的动画,以及几部续集,都不大尽人意。
不像前两类——成人孩子都各有乐趣的动画,我称之为“两栖动画”。
可能这两部一开始就是针对孩子而作的吧。
傲慢的主角通过冒险和亲密相处,学会谦虚,与朋友们友好相处。
说起来,小孩子看看也不错。
教育意义不能说没有,只不过除了这个,别的再多也没有了。
目前正在上映的《超人总动员2》在我眼里,就是第三阶梯作品。
超人们从第一部的拯救世界到第二部超人形象危机公关,创意看起来新颖,但毫无力度。
片中因民众看不到超人最后挽救了什么,只看到在与坏人打斗的过程中破坏了城市建设,导致“使用超能力”变得不合法。
超人为了继续使其合法而违法使用超能力救人,让民众看到他们的工作是对世界有益的,从而声援合法化。
听起来有点绕,但逻辑是通的。
在这基础上,影片又添加了“超人爸爸变奶爸”的一层故事。
爸爸独自带三个孩子,辛苦到炸,点了今年流行的“女权”主题。
虽然婴儿超人的承担了笑点担当的作用,但总感觉“奶爸”这部分很弱,只是负责搞笑。
影片整体看下来,剧情儿童向,情感不到位,人物不吸引人(婴儿超人……可爱是真的,搞笑也是真的)。
一家子全是主角,分摊到每个角色身上,感受不到成长的变化(除了爸爸超人,黑眼圈这么浓,谁都看见了)。
当然,皮克斯在动画精细度方面还是一流的。
你看,爸爸超人衣服上的绒毛。
比起《超人总动员2》,我反倒觉得前面贴片的短片《包宝宝》更吸引人。
故事讲了一位中国妈妈养育一个包子宝宝长大成人,宝宝叛逆成婚离家,妈妈一气之下吃掉了它,真的儿子却回来了,母子俩重归于好。
据说导演是一位加拿大籍华裔,从小在加拿大长大。
但她一定非常喜爱祖国、了解祖国,才使得影片里中国的习惯、文化、母子关系都十分到位。
导演还另外画了包子制作教程,太萌了!
▲向左滑
▲向左滑
8分钟能完整地讲完一个孩子的成长,做好情感铺垫、递进和爆发,给包宝宝一个合理结尾,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剧本。
包宝宝在皮克斯手下表现得极其可爱,萌翻全场。
不过,到底是外国人画的中国,就跟动画《花木兰》一样,总归有点不正统的感觉。
包宝宝、儿子和爸爸的形象还好,主要妈妈的脸比较外国人像。
回想起来很好笑,妈妈是长脸,爸爸是方脸,生出的儿子是圆脸,可能是中和了吧。
短片最不能让观众接受的一点就是“妈妈把包宝宝吃了”。
虽然我当时看到这里,也是憋了一口老血,喷不出来的郁闷感,但后来想想也可以理解。
一个是切合包宝宝的身份,毕竟前面都是有融合“面粉软”的特点,“不被妈妈允许去和朋友踢足球”这方面的情节设计。
二是为了引出后面真的儿子,方便结尾。
三就是配合“恨不得把你塞回肚子里”这句中国妈妈常说的话。
所以这部短片还是非常不错的,期待下次的贴片短片!
明年6月皮克斯要上映的影片是《玩具总动员4》。
作为最初起家的作品,应该还是有不少观众想看的。
我只想问,什么时候再出部《头脑特工队》这样的神作。
这才是皮克斯的制作标准啊,等你哦~
历史文章:
詹姆斯·霍纳
燃烧
爱你,西蒙
儿童节
李沧东
男人要自爱
超时空同居
快乐结局
人工智能
人生密密缝
蓝莓之夜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