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日金句★
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年8月15日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
★实践纪实★
疫情和汛情阻拦了我们实地探寻的脚步,但线上的参访、交流仍使同学们获益良多。8月19日-8月21日,历史学系思政实践河南清丰团成功举办。濮阳市,位于黄河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濮阳古称帝丘,黄河在此孕育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第一龙在这里被发掘,传说濮阳还是颛顼与仓颉的故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到了近代,本地一度成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的驻地,是根基深厚的革命老区,浸润了丰厚的革命文化。如今,濮阳在党的领导下,大力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乡村振兴”,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与脱贫模范村,吸引了一批乡贤返乡创业。在三个实践日中,实践团一行遍访南清丰、南乐、台前、华龙三县一区,追思千古,瞻仰英烈,探访乡村,走进企业,在豫北古城历史今朝的交响奏鸣中,感悟思政实践的意义与初心。
河南清丰团vlog
感悟文化底蕴,赓续革命血脉
龙兴之地,华夏之源。河南省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有着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此行同学们参观了庙华龙区的戚城遗址、南乐县的仓颉陵以及东北庄杂技博物馆。戚城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列国的会盟处,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现仅存夯土台建筑“会盟台”;此外,考古学家在周边的墓中挖掘出土的一幅龙形“蚌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是中国“龙”文化的见证。仓颉庙坐落仰韶远古文化遗址上,东汉始建,华夏千年,无数中华儿女来到这里,祭拜中华文字的祖先仓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庄杂技源远流长,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汗水和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虽经千年而历久弥新,即使是其载体蒙受“水火兵蠹”而最终归于消弭,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将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一种深藏在心灵中的“国家记忆”。五千年,我们从中华文明最远古的地方走向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广袤天地;如今,我们再从五湖四海回到中华文明的原点,切实地感悟民族之根、民族之源。在这次旅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国家记忆”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珍视和保护,并且在保护中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让文物“活”起来,走出陈列室,走向亿万人民。
参访戚城景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我们重走了新中国的来路。在这一主题下,同学们走进了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濮阳市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将军渡博物馆和台前县革命纪念馆,亲身感受了革命年代如火般的热情。在清丰县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中,我们了解了敌后根据地的建设。作为南乐地区的革命火种,濮阳市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则展现了基层党组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和对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作出的重要贡献。将军渡博物馆和台前县革命纪念馆则展现了革命的胜利是英雄楷模和平凡将士共同推动的结果;是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齐心协力的产物。在一个个“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终究是人的战争,冰冷的武器并不能扭转人心向背,万众一心,则可筑成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历经千山不忘来时路。千年来发展的道路被三座大山阻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如愚公一般一锹一锹地铲除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让中国在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奔驰。经历了三天的参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更直观地看到我们的红色政权“从何而来”,又“因何为红色”。革命文化是民族的精魂,是每个人心中燃烧的火焰。在这三天,我们走向这个民族灵魂的深处,感受百年前人们的激情与理想。而在此之后,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好、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革命文化,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深化革命史的学习,讲好“中国故事”。
参观革命纪念馆
走近乡土大地,感悟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思政实践中,同学们参访了当地乡村、企业,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
实践团参观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后方乡王楼村和赵家村。王楼村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高度结合,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实现村民富起来;同时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发扬特色乡贤文化和传统美德,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坚定文化自信。赵家村则以菌菇种植为致富方向,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探索出了“政府作引导,公司做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做股东,种植户做产业”的完善发展模式,效果显著。
寻访后方乡王楼村
走进赵家庄食用菌基地
实践团探访了乡村振兴中的排头兵企业——南排六号和飞翔房车。南排六号主营会展业务,是南乐县返乡创业的先进代表。在参访过程中,其奉献担当精神和企业文化让实践团印象深刻:企业发挥基地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凝聚团建,坚定政治站位。而参访飞翔房车则让实践团体会到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飞翔房车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企业理念以及“延续美好生活”的产品理念,不断探索高效、美观、环保的房车设计与研发模式,在多个方面做出了突破,体现了自主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探访南排6号
参访飞翔房车
在参访过程中,同学们深入乡土大地,认真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环。这一伟业的实现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当地人民求真求实、艰苦奋斗的精神,也离不开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引领。新时代,同学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发展创新思维,为人民群众的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思政实践,在于“行”,更在于“思”。线上实践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交流分享则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体悟民生。与人交谈、聆听发言、提出见解,在观点的碰撞中感知当前百姓所思所想,在思维的交流中触摸人性与人心。非为赞美,亦非是批判,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设想解决方案,是领悟,更是提升。
思政,思国家政策与民生福祉。日评会上,实践团领队、历史学系团委书记刘东奇老师引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话题。在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困境,看到了基层工作的难点痛点,看到了驻村干部的辛苦付出。自由发言环节,同学们结合切身经历与所见所闻,谈发展,亦谈问题,思弊端,亦思进步。历史研究,不仅要研究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性。这一过程就需要通过实践中积累的人生经验来实现。倘若对当前生活的国家中老百姓的所思所想都无法把握,又怎能去体会千百年前民众的酸甜苦辣?党的每一项变革决策背后,也是无数人心的变动与纠结。惟有从人出发,立足人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国家政策的优势与不足,真正理解当今的中国社会。
刘东奇老师引入日评会话题
思政,思青年担当与责任使命。座谈会上,优秀返乡创业代表寄予殷殷期盼,希望大学生能亲自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与改造当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与带动周边的人,使得国家因为有你变得更加富强,社会因为有你变得更加进步,人民因为有你变得更加幸福。青年志愿者代表分享志愿经历与心得,“总会有人在风雨当中挺身而出,我就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动容。交流经验时,同学们通过提问反躬自省,回望一年的大学生活,展望接下来的生涯规划。百年芳华,青年人扛起了守护历史、勇担重任的使命,与家国时代紧密相连。如何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奋斗,当是我辈共有之思。
实践团聆听代表发言
思政,思宏观理论与知行合一。读书会上,刘东奇老师从《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文出发,结合本次实践行程对理论进行具体阐发。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来源,谈到革命精神的继承、革命老区的发展、扶贫成果的巩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改革的利与弊、党史宣传教育……在鲜活的事例中,同学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宏观的理论架构。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带着收获的经验与感动,方能读懂国情书、群众书,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时长不减、质量不变,让课程落地、让情怀生根、让薪火传续。站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思政实践用具体事实启发我们,到人民群众中去,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践感想
向上滑动阅览
赖庆涛:
乡村振兴和产业兴国是参访中贯穿的两条主线。参观模范乡村的过程中,我折服于当地村民的和谐氛围和建设智慧,游览实业企业时我被科技的魅力和创新的活力深深吸引。从负责的人员身上,我们一方面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于革命老区发展的关心,一方面认识到发扬革命精神和家乡情怀的重要性,建设家乡就的责任其实就在于你我他。
黄心铭:
得益于系内老师同学的精心组织和濮阳市各方的大力支持,我在这三天的濮阳参访当中收获满满。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濮阳市大力发掘市内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了仓颉庙、戚城景区等优质景点,兼顾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作为革命老区,濮阳也十分重视优秀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大力推广刘邓大军渡黄河等革命事迹,高扬革命理想。不仅如此,濮阳市在产业培育方面也别有建树,一方面推动“三权分置”、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各类优质企业,完善当地产业体系,着力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老区发展建设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思路。
张钰菁:
虽然遭遇疫情洪灾,实践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但短短三天的云端相聚依然收获良多。正如魏源所言: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河南濮阳,我们沉浸于帝舜故里的厚重历史,从中华第一龙到杂技之乡;我们敬服于战火中昂然挺立的英雄和英雄背后无数人民的支持与牺牲;我们喜悦于乡村脱贫致富的现状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乡村振兴指日可待的前景。只捧着书本,停留于新闻,或许以上的种种对于我也只是文字,但这次活动却让我真切感受到每个不同市县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奋斗故事,体会到国家政府对广大乡村的扶持,也引起我对自身目标,对国家发展的深度思考。
詹建雨:
为期三天的线上实践带领我们出入如今、感受濮阳市的故往与今昔。濮阳是一座带有历史厚重感的老城,会盟台、仓颉文化博物馆以及东北庄杂技都是濮阳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见证;革命纪念馆的云游将我们带至波诡云谲的战争年代,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情形历历在目;改革开放以后,濮阳紧跟时代步伐,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大步迈进。日评会上老师、同学的发言与分享让我对“何为思政实践”有了更深的了解,思维在交互中得到激发和碰撞,收获良多。
蒋一丁:
通过这次线上思政实践,我更好的理解了“乡村振兴”这个名词。无论是濮阳市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今天旅游业发展的大潮中大放光彩,还是散落在乡村间的菌菇、布展和房车产业,都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濮阳百姓自信而又大方的昂扬精神面貌,更让我对濮阳,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陳穎彤:
虽说是次实践因疫情的影响下,被迫只能在云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实践。原本觉得或许有些窘局,却没想到濮阳巿当地人的热情竟能通过镜头深深地传达出来。实践建基于了解,没有了解何能发掘问题之所在?发现问题后,也应该发挥北大历史学系的系格,借鉴于史,为未来提供更多的,更适合的选择。三天的实践虽短暂,但每天的实践行程和日评会却让我收获累累。
张晋森:
转眼之间,三天的思政实践在读书会的分享与讨论中落下了帷幕。这三天是忙碌而充实的三天,时间虽短但收获满满。在云参访中,我们在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中自和平年代回望烽火岁月、在食用菌基地中由全面脱贫走向乡村振兴;在云交流中,我们与当地的同志们隔空对话,分享着各自的故事与经验;在线上日评会里,我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寻找着问题与方法。非常感谢系里提供的这次线上实践机会,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线下再到濮阳一游。
张伊扬:
这次思政实践活动中,我获益匪浅。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革命老区的历史和光荣传统,也看到了乡村振兴和产业建设的进展。我看到,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也是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新时代,我们要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黄思文:
思政实践,在于“思”和“行”。虽然受疫情影响只能线上参访,但跟随介绍者一同走进实践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仍然带来了不少的体悟。古城遗址、文化传承、红色记忆、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在参访中,这些抽象的概念逐渐具象化,可以被感知和触摸到。线上讨论交流,观点的碰撞带来启发与思考。短暂的三天充实而又难忘。期待疫情结束可以线下再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每一位学人而言,在实践与理论的交互中增进对中国现实和理论的深刻理解应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论是濮阳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是光荣的革命传统,抑或是正在上演的乡村振兴奇迹,都令每一位同学心潮澎湃,震撼不已。相信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打开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新视角,自觉将思政教育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锤炼出“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学科素养。
文
胥峻峰、刘沐含、张伊杨、黄思文
图
黄心铭、陈颖彤
vlog
张钰菁
封面
詹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