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编工作过程曝光拿媒体证看赛车竟是这样
TUhjnbcbe - 2021/1/1 17:28:00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31540.html

时常听到身边的朋友向笔者抱怨:“你这个家伙,能够在无敌网工作,经常能拿着媒体证去看比赛,羡慕!像我们这些顶多就是坐在看台上看大屏幕,还不如回家看电视呢!”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只能尴尬地回应道:“其实拿着媒体证看比赛也不会有多爽啦···”但是显然一句话是不能说服大家的,所以笔者就趁着近日到珠海国际赛车场(ZIC)采访亚洲勒芒系列赛珠海4小时赛,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拿着媒体证看比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所谓媒体证,就是一张上面印着“MEDIA”这个大大的单词的内场通行证;与大家能在购票处买到的内场通行证或车队、商家派送给客户的VIP通行证一样,持有媒体证的人士能随时随地进出赛车场内场并在指定时间进入发车区、维修区等区域。除去部分单纯以拍摄图片为目的的摄影师,持有媒体证的人都身负采访报道的任务,而笔者和同行的波波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通常,一个比赛周末是从周五开始的,周五大多安排有试车和练习赛,而周六是排位赛进行的日子,周日那就是正赛日了;笔者和波波决定周六一早在无敌总部集合,出发前往ZIC。

到达ZIC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领取媒体证;首先我们需要前往位于ZIC正门左侧的传媒授证中心,递交身份证明文件并且在免责确认书上签名,以确保申领媒体证的人都知悉赛车运动的危险性。随后,工作人员便会按照媒体名单上的信息派发相应的媒体证,每一张媒体证都对应一位固定持证人,不得互换。

图:10月28日上午,笔者与波波相约于无敌总部集合,驾车前往ZIC。

图:传媒授证中心位于ZIC正门左侧。

图:每一张媒体证都有相应的登记编号,并对应一位特定的持证人。

领取媒体证后,便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赛车场了;但是笔者还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停车。有的朋友可能会说,ZIC门口不是有个大大的停车场吗?哪还需要担心停车问题。诚然,观众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车停到正门的露天停车场并步行至大看台观看比赛,但笔者和波波携带着大量摄影器材、电脑等,因此需要将车停入内场以缩短搬运距离。于是,笔者需要先行前往新闻中心,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领取内场停车证。

图:这张就是为到场媒体准备的内场车辆通行证,B证可前往后场停车场,而级别最高的Official能随时随地进入赛车场的任意区域。

在领取了停车证后,把车停到内场,笔者和波波随即背着相机、镜头和电脑到新闻中心“占位子”。新闻中心位于ZIC主楼的二楼,这里是每一场赛事的媒体大本营,在这里集结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媒体中心是举行重要新闻发布会、媒体们整理素材、传输数据、获取第一手赛事资料的地方,非官方工作人员或媒体证持有者是不能随意进入媒体中心的。

由于我们来得比较早,新闻中心内人数不多,而针对摄影记者的赛前安全培训还没到开始时间,于是笔者决定先到楼下维修区逛一逛。

图:这里就是媒体大本营:媒体中心,所有媒体都会在这里进行素材整理、传送并参加新闻发布会。

图:媒体中心内按类别放置赛事时间表、成绩表等最新资料,供媒体取阅。

图:部分赛事会为媒体安排媒体午餐,而遇上没有准备相关餐饮的赛事,我们就需要靠面包充饥了。

此时第二节自由练习还未开始,维修区内各参赛车队的技师和车手要么在休息,要么在慢悠悠地调整赛车,一切都显得那么休闲。而这个时候也是拍摄各车队赛车、P房等素材的好时候。

图:比赛进行间隙,是各车队进行赛车调教、进站练习的最佳时间,在耐力赛中,高效稳定的进站是制胜法宝之一。

图:每台赛车需要由两至三位车手轮流驾驶,每一位车手都有其对应的专用坐垫,根据车手的体型特别制造;这些坐垫重量极轻,在比赛中途更换车手时,换坐垫可比重新调整坐姿要快得多。

图:Fist-TeamAAI车队的宝马(BMW)M6GT3赛车正在进行调教,在赛前的维修区,我们能近距离看到赛车的内部结构,甚至向车队技师了解有关参数;当然,他们是不会把赛车所处的调教数据告诉你的。

图:所谓“棒棒糖人”就是举着这个进站指引牌引导车手进站的技师,每一支车队都有着他们独特的指示牌设计。

很快,摄影记者安全培训就要开始了,笔者赶紧拉着波波返回新闻中心参加培训,未参加培训是不能领取摄影背心的,而没有摄影背心,那么您的活动区域就受限于后场了;而有了摄影背心,我们就能随时随地到赛道旁的各个摄影位置拍摄赛车的赛中照片。

图:摄影背心是赛道摄影记者的身份象征,只有穿着这件背心才会被允许进入赛道辅道及相应摄影位置拍摄照片;同时,每一件摄影背心都有对应的编号,赛会会根据编号对违反赛道拍摄规定的摄影记者进行处罚。

图:早前,笔者看到一则某汽车媒体摄影师在赛道内进行定点拍摄时不幸被撞身亡的消息,对此笔者的第一反应是非常震惊,除了对不幸身亡的摄影师感到惋惜之外,更诧异于那位摄影师在进行赛道拍摄时所处的位置为何会导致他被撞身亡。对于这个事件的原因,笔者不便猜测,但对于所有前往赛道进行拍摄的摄影师来说,赛道护墙是相当坚固的保护设施,赛车在赛道上激驶,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而一旦赛车向你撞来,能够保护你的就只有护墙;因此无论如何,绝不要翻越护墙,更不要进入赛道禁区拍摄。

图:在耐力赛期间,由于涉及进站加油,危险性较高,因此比赛进行期间,必须穿着全套防火服并佩戴头盔才可进入维修区拍摄。

图:当然,也可以在车队P房内,在维修区通道范围之外使用长焦拍摄赛车进站的图片。

周日,是正赛的日子,也是整个比赛周末中唯一对观众开放的一天;这天上午,亚洲勒芒系列赛会组织部分观众进行“参观维修区”的活动,期间进行的车手签名环节会在每一间车队P房进行,各参赛车组的车手都会在P房门口赠送签名照片,与观众互动;这也是亚洲勒芒系列赛及类似国际赛事在观赛氛围上更有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周日是正赛日,设有维修区参观项目,因此大量观众会来到维修区,近距离参观车队P房。

图:车手签名会期间,各车组的车手都会在P房门口与观众近距离互动。

图:车手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很好地带动了现场的气氛,这是在其他国内赛事中所难以见到的。

图:来自日本的女车手井原庆子,此次驾驶Eurasia车队的33号赛车出战。

至于正赛开始前的发车区参观环节,也是所有能进入内场的观众都能参与的活动,因此在这两个环节的活动上,您买一张内场通行证能看到的东西其实不比媒体们少。

图:赛车陆续从维修区开出,开向发车区。

图:发车区也是持有内场通行证观众与车手、赛车近距离接触的地方。

图:在发车区,技师们会对赛车进行开赛前最后一次检查,确认赛车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发车区封闭,发车信号亮起,长达4小时的耐力赛正式开始;此时像笔者这样的没有防火衣和头盔等安全装备的摄影记者就不能再在维修区拍摄了,笔者必须转战赛道旁的辅道。

图:虽然赛道辅道非常长,但是不需要担心,ZIC为摄影记者们准备了传媒穿梭专车,凭媒体证和摄影背心可以免费搭乘穿梭车前往赛道的每一个拍摄位置。

图:但是,穿梭车是不提供专属服务的,因此来到拍摄点后,如要转变拍摄位置就要依靠步行了。

ZIC赛道全长4.3km,而其内外侧辅道更超过这个长度,因此如果想要拍摄更丰富的照片,就需要尽可能走遍赛道辅道的每一个位置,寻求最佳的拍摄位置;因此进行赛道摄影记者都需要用强大的毅力,在背负重重的摄影器材的同时还要在赛道旁快速转移,更换拍摄位置。

图:一号弯是通过看台大直道后的第一个弯道,处于一号弯外辅道的拍摄点常用于拍摄发车画面,但由于相隔了巨大的缓冲区,在这里往往需要用到超过mm的长焦镜头才能拍摄到发车瞬间的高清画面。

图:而在大直道末端的一个拍摄位置则可以拍摄赛车大力制动,冲入一号弯的英姿。

图:四号弯和五号弯是紧紧相连的连续弯道,比赛初期,赛车之间还未拉开距离,在这个低速弯道的内辅道能拍摄到赛车密集通过弯道的画面。

图:10号弯与9号弯距离较近,赛车的速度往往不会很高,但低速弯接中高速弯道的设计使得有一些赛车会在10号弯出现失误冲出赛道。

图:在通过一段较长的直道后,赛车在进入低速的11号弯前需要全力刹车并连续减档,此时在直道末端较容易拍摄到回火和刹车碟发热变红的画面。

图:由于赛车的运动弧度与拍摄时相机运动弧度吻合度较高,因此11号弯至12号弯的内辅道的动态照片拍摄成功率较高。

图:12号弯之后的大直道连接着高速的13号弯,因此赛车在此处可以尽情加速,而这时能拍摄到不少高组别赛车轻松超越低组别赛车的画面。

而在赛道旁拍摄期间,由于赛道旁不会设置直播屏幕,更没有额外的注意力使用手机观看直播;因此赛道摄影记者必须依靠自己的观察推断场上赛车排位的变化、赛事进展;即便如此,在赛道旁进行拍摄时笔者是无法了解比赛的全局的;于是很多时候另一位同事就需要在新闻中心紧盯屏幕,记下比赛的每一个关键点。

当4个小时的比赛接近尾声,笔者必须提前赶回维修区,准备拍摄赛后颁奖;由于笔者所处的位置距离维修区并不远,于是笔者决定步行返回维修区。而当笔者回到维修区时,竟还有时间稍稍休息几分钟。随后,赛车冲线,比赛结束,笔者马上前往颁奖区域占据有利位置。

气氛热烈的颁奖过后,笔者还需要返回新闻中心与波波会合,并且参加随即举行的赛后新闻发布会,听听获胜的车手们对这场比赛的感受。

图:比赛结束后,赛车返回维修区,而只有提前到收车区占好位置才能拍到简洁清晰的照片。

图:同时,也需要时刻留意着取的好成绩的车队成员在比赛结束后的兴奋举动。

图:与国际性赛事相比,国内的比赛较少能见到这么热闹的颁奖仪式,不知是不是因为国内车队成员对赛车运动的热情不足,冷清的颁奖台不仅会让车手感到尴尬,对整个赛车运动的氛围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当新闻发布会结束,我们终于开着车离开赛车场时,已是傍晚6点多,至此笔者已和波波在ZIC工作了9个小时;而笔者在返回位于广州的家中后,仍需要彻夜整理、修饰照片。看到这里,笔者相信大家应该对“拿着媒体证看比赛”这件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就笔者个人的看法,媒体证代表的不是一种福利,而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项向广大读者传递比赛信息、展现赛事精彩瞬间的重任;而手持媒体证的每一个人,也需要对比赛本身存有高度热情;否则,拿着媒体证在媒体中心和维修区闲逛,其实不比安坐家中,喝着饮料吃着薯条看直播爽。而对于那些对赛车场内场非常向往的朋友,购买一张内场通行证吧,其实和媒体证相比,您能看到的东西其实也非常丰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编工作过程曝光拿媒体证看赛车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