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院
年心理健康教育暨诚信教育宣传季
影评大赛获奖公示
电影,带我们去到远方,了解未知的世界,见识各色的陌生人。那些别样的的生活方式,熟悉又陌生的人物,连同其中的情节和对白,一起牵动着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感慨万千。通过电影,我们遇见了未知的自己。为增强我院学生心理健康和诚信感恩意识,我院举办了“光影之痕”和“阅影悦青春”影评大赛,经评委组认真评选,最终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现将评选结果通报如下:
“光影之痕”影评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1人):
黎多
一个不浪漫的童话故事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
暗紫雾霭的余晖,玻璃蓝的房顶,粉白相称的墙漆,粉红色的建筑在山顶独树一帜。
再与山脚底下一排灰褐色的房屋对比,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浪漫的让人心动。而导演也将这种画面的美学演绎的淋淋尽致,电影里的每一帧都是恰到好处的对称、饱满、鲜明,这也是这部电影区别于其他最鲜明的特点,以至于回头细细品味时,最刻入心底的还是“美丽”。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披着喜剧片外表的悲剧,全片无一表达悲,却处处是悲。整部画面饱和华美,却反衬故事情节充斥一种“支离破碎的逝去之美”。当片尾打上“致敬茨威格”的时候忽的就恍然大悟,怪不得心口萦绕一股淡淡忧伤。华美,权力,争夺,友谊,爱情,通通都汇集成欧洲的传统文明,汇集成人文精神。依我拙见,本片一点点抽丝剥茧描绘了人文精神,欧洲文明在暴力下的逝去,美虽然破碎了,但是缅怀却永远长存。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缅怀这种文化,祭典这种文化。
开头,导演选择了倒叙方式“三重回忆”层层穿插,给想听故事的我们娓娓道来一个浪漫至死的故事。
第一重回忆,小女孩来到墓园,停留在一位“国宝级”作家的墓碑前。让人很难不去注意到的是这个墓碑上挂满了很多钥匙,同样的,小女孩也把钥匙挂在了铜像上,我们就更能确定这是导演的“温馨提示”,钥匙贯穿全片的一个重要线索。她翻开这位作家生前的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第一重回忆至此。
第二重回忆,换面转入作家视角,这里面很有意思的是给了一个拿玩具枪的小男孩的特写。讲故事的人是作家,他回忆去在8月份去往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此时的饭店光辉不复往昔,灰头土脸的模样却自带一股“悲伤的美”。在这里,他遇见了酒店的主人“无·穆斯塔法”先生(zero),而他却有个秘密——只住顶楼角落里一个小房间里。在zero和作家的一次进餐里,他给作家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第二重回忆落幕。
第三重回忆,zero的视角开启,整个故事才真正开始。
part1葛斯塔夫先生
深红,这象征了本片的主人公之一——葛斯塔夫,是热烈、是绚烂、也是极致的毁灭。
葛斯塔夫是饭店经理,他贴心细腻圆滑,他精明周到,他爱极了香水“羽之味”,他从里到外深深影响着整间饭店。在第一部分的人物对话中,葛斯塔夫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个人,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象征,是饭店的一部分。葛斯塔夫说,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人都是"金发的,脆弱的,缺乏安全感的……"zero在向作家讲述时说,古斯塔夫也是如此,"金发的,脆弱的,缺乏安全感的……"他代表着富有人文主义有人性的上层优雅贵族。
part2德夫人
这一章的画面,连理枝盘根节错于中间的标志,并且它的这上方是一顶王冠,很明显这是权力、财富的象征。而画面上下方排列的小图标象征这是一个大家族,让我们会不禁产生好奇,德夫人,是谁?
葛斯塔夫的情人德夫人,这个女人拥有生产军火、药品、纺织品的工厂,还有一个小有名气的报社,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是她的。她早年丧夫,儿子和女儿都希望她能死亡,才能得到巨额遗产。伯爵夫人暴毙于家中,把一副价值连城的画《苹果少年》留给了葛斯塔夫,于是葛斯塔夫和那时候的门童zero踏上了去德夫人葬礼的旅程。
这里有一个细节,正值战争开始,在火车上军官们检查证件时因为zero是无国籍人士与他们起了冲突,而那时候葛斯塔夫救下了zero。
part3拘留所
葛斯塔夫和zero带走了《苹果少年》,而德夫人的儿子德米崔为了得到这幅绝世名画派去了杀手,并且此时葛斯塔夫被诬陷杀害德夫人而入狱。在女主角阿嘉沙(zero的女朋友)帮助下,葛斯塔夫和狱友来了一场刺激的越狱,电影里这一段连接的画面转场,鼓点敲动的背景乐,甚至略微搞笑的画面,都无不充斥了一股幽默荒诞之感。
part4十字钥匙结社
葛斯塔夫打电话向同为酒店经理的好友求助,犹如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电话不断打给下一个酒店经理,几把精美的钥匙转场连接不同的酒店经理,高潮由此开始。葛斯塔夫和zero找寻德夫人的管家询问遗嘱的存在摆脱嫌疑,但中途管家被杀手杀死,于是三人在雪地里展开一场追逐。皑皑白雪的画面,欢快的音乐,一场生死旅途以杀手瑟吉被zero推下悬崖结束。
part5遗嘱的第二份复本
此时的布达佩斯已被军事征用占领,葛斯塔夫和zero再次回到布达佩斯,与阿嘉莎的里应外合下与德米崔争夺《苹果少年》。
阿嘉莎意外发现藏在《苹果少年》后的遗嘱,德夫人把一切留给了葛斯塔夫,阿嘉莎与zero结婚,似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他们去往鲁兹的旅途中,相似的场景再次演绎。此时画面转为黑白,预示着他们三个人中必然会有一人死亡。葛斯塔夫和zero承诺死后把所有遗产都留给零,因为他准备好随时死亡准备好在年轻时死去准备好在最美好的时候死去,这个时代里他所追求的“人性”已经消失,最后被德军*卫军枪杀致死。zero继承了他所有遗产,成了当地首富。新政府成立时,很多大型酒店都被收归国有,zero散尽家财与新政府达成协议,将布达佩斯留了下来
本片的世界名画《苹果少年》,青春、活力、纯洁、诱惑,它首先就是欧洲中世纪传统画作的代表,而苹果在《圣经》中就是禁忌的代表,换句话说,《苹果少年》就是欧洲文明的象征代表,人人都想得到它,因为人人都想维护它。更深层次,这幅画代表了犹太民族的智慧与财富,葛斯塔夫在列车上给zero说“你看我和这个男孩多像”,实际上,暗喻了他是犹太人。而电影里两次被军方查证时,葛斯塔夫都提到了“人性”——“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存在,这就是人性。”最后他被德军迫害,也侧面反映了犹太民族被纳粹残害的事实。
zero说:“他的世界已经消失了,他极为优雅地维持那个幻象。”
葛斯塔夫到死都在维持那个幻象,那个充满人性美好文明的时代,而零也留下布达佩斯同样也在维护幻象。幻象终究破灭,正如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衰落象征,欧洲人文精神也一点点在衰落,只留下一个故事,等后人去看。
除却文明的逝去,迎来是缅怀。影片里面十字结社钥匙、zero有一把印有十字钥匙结社图案的陶瓷钥匙,那是葛斯塔夫送给阿嘉莎的、作家墓碑上的钥匙,这些钥匙都是联系人们内心的存在。钥匙,开启的存在,开启那个尘封的故事,开启那个过往的时代,开启人性之光。
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故事,虚幻而又美好,打碎了却是一地月光。
二等奖(2人):胡彤停云
——《奇迹男孩》影评
是在回程的火车上看完《奇迹男孩》的,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皑皑雪色的群山一晃而逝,暮色苍白,困倦之中,依稀可见手机屏上美好的维亚,与弟弟手拉着手,一字一句,向我诉说着,感恩与爱。
陶渊明在《停云》中说:“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要是真的来形容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大概就是“举目四顾昏沉色”。生命中的困顿,就像凝滞不前的云。陶渊明人到中年,遭遇这片“停云”,而故事的主人公奥吉自一出生就带着一副娘胎里的丑面容,小小年纪受尽挫磨,也真的说不清谁更惨。小奥吉的人生,大概也是这样,困于停云。观众的目光追随主角,见证小奥吉的痛苦与成长,见证他走出停云,但是我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了那个叫维亚的姑娘。
与弟弟生来毁容不一样,维亚漂亮又可爱。但是一个生病的弟弟,理所当然地夺去了父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