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有写,有趣有料,就在“老夫的语文江湖”
哈喽,大家好,“备课有我,我是老夫”。
今天我们分享几个名著和电影中“伏笔”的片段,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储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例1《水浒传》
这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很熟悉的例子,也是伏笔经典的例子,故事中,在野猪林董超薛霸举起水火棍,将要结果林冲的时候,鲁智深跳出来挡下水火棍——在这根本没人来的地儿跳了出来,救下林冲。这里鲁智深的出现并不突兀,因为在前文二人话别的时候,鲁智深就说过让林冲多小心,此去必有危险。这是一处伏笔,等到野猪林一节鲁智深再跳出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伏笔的第一个用处,在前文交待原因,避免下文突兀。然而其作用不止于此。
例2《骆驼祥子》第十一章
此章写老车夫,饥寒交迫差点昏死,众车夫共同帮助他爷孙俩过难关的故事。这整个第十一节都是有温度的文字,老舍先生把劳动者身上那种人性的光辉写得非常温暖。那么这一节,中心事件是老车夫饥寒交迫昏倒,众车夫救人。那么在写老车夫进门之前,作者给了一段场景描写,描写整个作为车夫休息室的小店,众车夫的疲惫和苦难,镜头从众多夫身上走了一遍,这里是一处近似于伏笔的铺垫。(这里更多地算铺垫)先把众多车夫写到,那么后面老车夫的昏倒就不突兀,这是咱们刚才说的第一个用法。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用法,就是拓展主题,如果没有写众多车夫的苦,只写老车夫一人昏倒,那么这是一个人的苦难;但是前文已经交待了,大伙都是在苦熬,那么老车夫再出现,老车夫就成了众多车夫的集中表现,故事的主题就从个人的苦难扩展到了一个阶层的苦难。通过铺垫,故事的主题层次不一样了。
例3宁浩《疯狂的赛车》《无人区》
宁浩的几部作品,都很节约胶片。故事里一件事情往往着眼在交待结果,至于原因,一个伏笔就在前面交待了,没有那么多啰啰嗦嗦的镜头,让整个故事的节奏很快捷。
比如,在作品《疯狂的赛车》中,黑帮胖老大最后是疯了,最终给他的镜头是他在神经病院数手指,那么这个疯是不是太突兀?故事结尾处他还和主角耿浩在打架,怎么最后就疯了?
其实一点也不突兀,作者已经埋下伏笔。故事接近尾声,黑帮胖老大开着冒烟报废的车追耿浩,一边开车,一边歇斯底里地嘴里胡冒话,虽然就一个镜头一闪而过,但是已经为最后他疯安排了结局。这是非常简练的叙事。我们比较《水浒传》的伏笔,就能发现好的伏笔,往往就是一句话。不需要多余的,你只要把表示原因的那句话,那一个镜头摆在前面,就可以了。如何操作?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先把故事写完,然后在感觉突兀的地方,给它埋一句话的线索,然后把这个线索插入在前文合适的地方,就可以了。
再比如电影《无人区》,主角潘总作为一个自私的人,最后选择点燃油车,和鹰贩子同归于尽,这个结局突兀不突兀,符合不符合人物发展的轨迹?
一个律师,本来是极端利己的,结局却和他之前包庇的罪犯同归于尽,这听起来是有点不可思议。作者为了让这个结局不突兀,在前面的故事中给出了伏笔——当潘总被警察带上车,警察不相信他要去“二道梁子”救人的时候,他在警车驾驶室里搞了一个小动作,把警车弄翻了,自己才能跑出来去救人——他已经能做出弄翻警车这样“豁出去”的举动,这样在结尾,他在鹰贩子的驾驶室里,又搞了一次小动作——一次爆炸——就是一件逐渐发生,能让读者观众接受的事了,因为他之前就干过类似的事。这是利用前文的整个故事情节,在给结局铺垫,同样起到了消除突兀,理顺情节的作用。
铺垫和伏笔,属于相当成熟的写作技巧,在学生作文里很少出现,为什么出现少?因为我们很少给学生训练这种技能的办法,如果学生作文里出现了,那么必然提升整个作文的格局,说白了,就是作为一个亮点,提升习作的印象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回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