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粗鄙的认知,不对请拍砖。
循迹刹车或者最大抓地力跑法肯定更快,会比漂移过弯快不少。但是为什么在拉力赛中还是普遍用漂移过弯。私以为,两个原因,在拉力这种场景下,实现最大抓地力跑法的:
良品率太低(每次都能够利用到最大地面抓地力太难)
出现操作失误后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风险太大(可能不仅仅是退赛,可能是结束整个职业生涯)
就是,整体来说,虽然有可能在某几次某几个弯用最大抓地力跑法可以更快,但是一整场拉力下来。用这种跑法在,在车辆极限的情况下,整场不失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一旦发生失误,那后果有点严重。
这是我粗鄙的认知中,拉力赛不太用最大抓地力跑法的原因。而为什么会这样,我再次粗鄙的以为,主要是因为拉力赛相对场地赛有以下几点不同:
1.大部分路面的抓地力极限会比场地低很多2.而且,抓地力不是恒定了,而且每一圈都不一样,每一次都不一样.赛道太长,虽然有领航,但是靠记忆记住所有弯道的细节是不可能的4.大部分弯道没有缓冲区,有些甚至直接是悬崖峭壁
12造成了良品率太低,12+4造成了风险太高而为什么用漂移过弯这种看似不靠谱/不严谨的跑法,简单粗暴的结论是:在拉力赛这种限定下,漂移跑法良品率更高,且更安全可控。可能有点反常识,OK,结合1、2、、4展开说说?
如果着急的话,可以直接跳到第四部分。
1.抓地力极限绝对极限的高低,极限带宽的大小
在场地赛中,一般都是铺装路面(沥青或者混凝土),轮胎的抓地力极限会很高,而且极限的带宽也较大。嗯,记住这两个关键词。极限高、带宽大。
那在拉力赛中,往往在多变的路面环境下进行,可能是碎石、土路或者雪地。这些路面的抓地力远低于赛道的沥青或者混凝土。所以,极限低、带宽窄。
先说极限的高低的影响
极限高了,可以一定对油门的操控精度有一定的容错率,不会稍稍深了一脚就整辆车甩出去了,就有一定的在安全(不损失较大圈速)的前提下,不断地去接近最大抓地力。
而对极限低、马力又大的拉力赛来说,基本上没有安全(不损失较大圈速)的前提下找最大抓地力极限的可能。只要车速稍微快一点,稍微深一脚的油门,可能就突破抓地力极限了。所以,起漂是避免不了的。
而如果一件事情避免不了,又必须得做的话。
不如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掌控。
然后是极限带宽宽度的影响
虽然在普通驾驶者的世界里,哪怕在场地赛中高附着路面那带宽相对较宽的极限区间,也可能根本抓不住,甚至都不能感受到其中的细节,更别说掌控好了。但是对于专业车手来说,场地赛的“这点”带宽可能比黄河还宽。甚至有些车手可以一直控制极限在偏激进的右边,以保持更强的攻击性。或者一直控制极限在偏保守的左边,以更好的保护车轮及留有一定的余地。
但是去到拉力赛的场景。极限低、再加上大马力、再加上带宽窄,对于专业车手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挠头的事情,一直把车辆维持在窄窄的极限区间内很难。只要车速稍微快一点,稍微深一脚的油门,可能又就突破抓地力极限了。所以,起漂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而如果一件事情避免不了,又必须得做的话。
不如按照“它”的规则,尽量地把它做好
2.抓地力不恒定
其实啊,其实啊,其实啊,《1.抓地力极限》的部分只是用漂移跑法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之一。哪怕抓地力的极限再低、马力再大、带宽再窄。这些因素再苛刻也都还好,只要相对恒定,以人类的无限潜能,是可以用最大抓地力跑法的(…….吧?)
关键是在拉力赛中,叠加了抓地力不恒定这个致命的因素,导致最大抓地力跑法在拉力赛中根本不可能成立。抓地力不恒定如果是单向向上,或者单向向下都还好,大不了失掉点圈速,不会有不可逆的损失。关键拉力赛中抓地力的不恒定,是:
各种空间、时间上多维度的,反复无常的不恒定
比如:
同一个弯道,弯里面的沟壑纵横、砂石散布,抓地力可以在一个弯里发生很多次变化。
还是同一个弯,前面一台车开过以后,可能会对这个弯的物理形状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在场地赛中是不可能的)
还是同一个弯。
去年你看的时候、半年前夏季你开的时候、一个月前你开的时候,和现在你开的时候,除了“左几或右几”不会变,其他的感觉可能都变了。
所以在不知道抓地力极限会是什么,会怎么变的情况下,怎么用最大抓地力跑法呢?
.赛道太长,长到记不住
拉力赛长度有长有短,弯道有多有少。但是相对场地赛来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场地赛还可以凭借记忆力记住每一个弯道的细节(刹车点/APEX点等)。但是在拉力赛中完全凭借记忆去记住每一个赛道的细节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配备领航员。
但是哪怕有领航员,也只能告知:多远有弯、是左拐还是右拐、拐角有多大等这些定性的信息。关于每个弯道的细节,哪怕领航员记在小本本(路书)上,光是念个车手听车手再吸收再转化为操作已经一年万年了。
其实这个因素造成的影响也是:不知道抓地力极限会是什么,会怎么变。
怎么用最大抓地力跑法呢?
《1.抓地力极限》《2.抓地力不恒定》《.赛道太长,长到记不住》逐一说完了,其实说得更多的是在拉力赛中不能:长时间有效地用最大抓地力跑法。但是为什么非得用漂移呢?因为
4.漂移跑法相对快的情况下,更为安全可控的跑法。拉力赛危险在哪?
虽然场地赛的极限更高,车速更快,但是在危险区域都设置了缓冲区。万一发生危险也可以在现场马上实施救援。
但对于拉力赛来说,通常在未铺设的土路、沙砾路或雪地进行,这些路面条件相对复杂且不稳定。而且赛道通常较为狭窄且视线不佳,可能会有树木、岩石或其他障碍物阻挡视线,很容易导致车辆失控或发生事故。抛却路面本身的不稳定因素。大部分弯道没有缓冲区,有些甚至直接是悬崖峭壁。一旦车辆发生失控,造成的人损/车损反而会比场地赛严重很多。而且万一发生事故,实施救援的宝贵时间也会比场地赛长很多。
即,在拉力赛中出错成本太高了。因此,相对绝对速度而言,安全完赛的优先级会被提得更高。而漂移跑法就是
相对快的情况下,更为安全可控地跑法。
为什么?因为漂起来,反而对专业车手更为可控。
还记得抓地力极限低和极限带宽窄的事情吗?既然在抓地力极限内做事情很难,那跳出来试试,其实会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只要车子飘起来了,对专业车手来说,这是一个相对的:
稳态
对的,人为地避开了抓地力极限和极限带宽的事情。在漂移状态下,车手可以在更大的容错空间下,通过油门/刹车、方向、轴荷转移去综合控制车辆的姿态和指向。
车头指得太靠里了,调整方向或者松点油门都可以
车头指的太靠外了,反之
弯道突然变急了,加点油门或者调整方向
突然柳暗花明了。反之,冲
你看,选择多了很多吧。反正,只要入弯的车速不是太离谱,漂起来以后的容错空间会大很多。
而,粗鄙的以为的关键:是尽快尽早地让车辆在弯前进入这个“漂移”的稳态,一边调整着一边入弯。而不是到了弯前了才临门一脚起漂,要知道起漂的瞬间。
是最容易失控的瞬间
不过分超速,提前做好车辆姿态,漂移跑法可以做到:
通过在进弯前主动让车辆失去抓地力,车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角度的方向变化,从而在出弯时保持较高的速度。
在漂移状态下,车辆的车头会指向弯道的外侧,这样可以让车手有更好的视野来观察和预判弯道的走向及路面情况,为接下来的驾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通过漂移,车手可以更好地调整车辆的行驶线路,以适应弯道的形状和路面条件。
这种主动地车辆控制很重要
漂移可以通过侧向滑动来消耗轮胎的侧向抓地力,而不是纵向抓地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车辆的前进速度。
所以,漂移跑法可能确实是最合适的拉力赛主流跑法。
OK,说完了。
申明:
我不是专业的车手,甚至不是一个车手,仅仅是一个喜欢开车的人。所以文中一再强调这是我粗鄙的认知(甚至我都不知道有没有“最大抓地力跑法”这个说法),是真诚地在说这句话的。如果文中有任何致命性的/原则的/细节的错误,请一定狠狠地批评我。这其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我会把你的批评顶上去的。
介绍
下面的链接是我的专栏,里面有《关于我知道驾驶的一切》系列,大家评价还挺高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关于我知道驾驶的一切:汇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