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1赛场的无冕之王有一种传奇,叫 [复制链接]

1#

他既是赛车手,又是环球知名品牌和英式烤饼迷,斯特林爵士传奇一生果然风云迭起、从不缺乏启发性……

斯特林·莫斯(StirlingMoss)爵士的MAYFAIR住宅,传奇色彩与住户本人一样浓。

上世纪60年代初兴建于弹坑遍布的荒废土地上,这座建筑物装设了很多邦德风格的玩意。由于太知名,它显然变成了伦敦出租车司机之间无人不知的“见闻”。话说回来,Stirling爵士本来就是这样的传奇人物,很早以前便超越了国宝境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活地标。

本人有幸两度拜访他,两次都尝试掌握拜会世外高人的应有礼节,两次都无功而返。紧张?有一点吧,但紧张与否其实不重要。他与夫人Susie都是无微不至的主人,而且总是给人一种喜欢被年轻一辈在乎的淡淡感觉(五届勒芒冠军DerekBell也曾跟我说过差不多的话)。事实上我们肯定是在乎啦,Stirling爵士岂止是赛车运动的人格化具现,更是一个格斗士,一个在一级方程式只不过是芸芸赛事之一的时代、用尽所有不同形式赛车屡次夺魁的英雄好汉。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绅士,一位艺术家,一个连JackieStewart爵士也说自己很想变成他的人。

“我喜欢重温那段关于StirlingMoss揣摩其手艺本质的回忆”DamonHill在《卫报》文章中写道,“他说‘速度就是平静祥和’,他热衷于驾驶艺术,这门艺术也毫无疑问令他跻身伟人之列。他会运用直觉驾驶,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运动员,而且具有很强的是非观念,会根据你在赛道内外的言行分清黑白。就此而言,他好像一个旧时代人物,来自一个普遍认为输要输得磊落,崇尚侠义精神和公平较量的时代。”

StirlingMoss爵士于年9月17日生于伦敦,父亲从事牙医之余也是经验老到的业余赛车手。他用父亲的宝马开始车手生涯,并且在形形色色的单座赛车上证明了自己的才华,21岁生日不久后就凭一部借来的捷豹XK在北爱尔兰Dundrud举办的年RACTT赢得个人首项重大赛事的冠军(他后来在这项赛事总共七次登上第一把交椅)。体型肥胖、活跃风趣的奔驰赛车部门老总AlfredNeubauer认定这个车手很有潜质,于是鼓励Moss的经理人KenGregory用私人车队名义参赛。

“家父拜访Neubauer时,我身在美国”他告诉我,“他问对方能否为我安排一次测试。结果他买了一部玛莎拉蒂F,我跟他通电话时才第一次知道那部车正由玛丽皇后号运回英国。他用我攒下来的比赛奖金买下这部车,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孤注一掷了,因为我当时一直都是用性能中等的赛车比赛,从未拥有过任何一部力能问鼎冠军的赛车。哈,我终于有一部啦…….”

他在年开始锋芒毕露,经常发挥令人折服的车速,并且在OultonPark举办的InternationalGoldCup非锦标赛夺得冠军,翌年便获得奔驰提拔加入厂队,同年7月就在Aintree举办的英国格兰披治夺得个人首个世界锦标赛冠军。同样是年,他以奔驰SLR称霸MilleMiglia,以10小时7分48秒跑完1,公里,平均车速km/h。这算是赛车史上竞争力最顽强的车手吗?尽管说法有点流于陈腔滥调,不要忘记,他的队友Fangio只不过落后了三十二分钟,而且没有副车手同行。话虽如此,Moss本来用的就是激将法,只要诱使意大利对手穷追猛打堕进机件灾难性过劳的陷阱便告功德圆满。结果这一招果然见效,但他功成之后并未留手,反而不管三七二十一继续长驱直进。

对面而坐听他回忆当年精彩战况,那双蓝眼睛不时流露的炽热眼神真的是令人神往。“车手如果不得不求助于勇气,那么他就入错行了。如果每次拐弯都觉得需要鼓起勇气,个人所承受的压力将会非常大。MilleMiglia(意大利开放公路英里耐力赛)是唯一一个令我打从心里害怕的赛事,至少直到终点旗号一挥之前都害怕不已。这项赛事参赛车辆数以百计,尽管我不必逐一超越对手,因为多半数赛车战斗至中途便不得不退出,谁叫连意大利美发师都背负着越快越好的战纹涂装。”

“我有DenisJenkinson(著名赛车记者,Stirling爵士的副车手)做赛道笔记。要是没有他同行,我的速度会慢许多。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赛道笔记,也不存在赛道笔记这种概念。弯角以时速可达km/h或km/h的那种最难应付,均速在佛罗伦萨那样的地方可达-km/h,对车手要求相当高。当你这样聚精会神地驾驶,自然觉得路程格外漫长,特别消耗体力。”

现在请大家试试幻想他用温柔甜美的声线和感情丰富的字眼娓娓道出以下故事。“我记得中途通过一道拱桥。Jenks向我示意没有问题,于是我们便以-km/h的速度冲过……你可知我们在练习期间大概从未试过超出km/h。一冲之下,整部车顿时起飞冲上半空。另一端虽然是笔直道路,但我知道情况会变得有点颠簸。我们凌空飞了好几秒,转向显然变得有点轻飘飘……着陆后Jenks和我面面相觑,然后二话不说溜之大吉(说时面露神情),我俩肯定经历了一个精彩时刻。”

接下来他先后为玛莎拉蒂、Vanwall和RobWalker披甲上阵角逐一级方程式锦标,其间四度夺得总成绩第二,三度夺得季军。根据统计结果,他在六十六场格兰披治大赛中十六次获胜。不过相比之下,他那份无与伦比的适应力更加令人啧啧称奇——在整个赛车生涯中,他总共参与了场赛事,次夺魁,其间开过85个不同组别的赛车。在他如日中天的五零年代,跑车耐力赛的刺激程度和江湖地位与F1分庭抗礼,Moss在这类赛事中简直所向披靡,还经常发挥超乎座驾性能的本领。就此Moss援引了年摩纳哥GP获胜一事(他在这一战居然用性能不敌对手的莲花18成功狙击三部性能超凡的法拉利),以及年阿根廷GP、年银石举办的每日快报InternationalTrophy和同年在纽博格林夺得个人最后一个F1冠军以证其事。

那是一个车手走遍世界各地用尽任何办法弄到手的赛车打天下,所有人都强烈意识到下一个周末也许有一或多名车手从此阴阳相隔的风云时代。Stirling爵士具有Spitfire王牌机师的气魄和觉悟,毫不讳言危险是一个关键元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当时仍然是大家记忆犹新的经历,这一点构成了一大分别”他告诉我,“那时候死亡是相当常见的事,天晓得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多少生命。所以如果有人因为从事某些活动而丧命,大家会觉得十分不幸,同时也会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豁达观点,但放在今天却是无法容忍的事。我在比赛生涯中失去了许多朋友,实在不堪回首。”

“要坦然接受这种事,唯一办法是说他们明知山有虎,我也是,但我醉心于此,他们也是为了自己沉迷的事而丧命。你唯一可以做的是建立自信,相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心态也许十分莽撞,但若非如此,便无法面对这一切活下去。我的意思是车上没有其他人把你的脚压下去。我不想死,我认为自己只会在自觉安全的范围内尽量发挥速度,这个就是我的极限。”

幸好他的极限超过大部分人,尽管年复活节星期一发生的事缩短了他的竞赛生涯。由于油门疑似失灵,他在Goodwood举办的GloverTrophy大赛发生严重撞车意外,事后昏迷了一个月,左边身瘫痪了半年。等到复出再次登上莲花19时,他本能地知道车手生涯到此为止,速度再也不复从前。“车手必须懂得与赛车交流”他告诉我,“这种能力肯定会构成车手之间的分别。有些车手就是能够与赛车交谈……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我大概会一直闯到五十岁。”

他的退休声明粉碎了江湖上期待已久的美事,粉碎了最佳车手与最知名车队联手的美梦。那时候Moss正与法拉利洽谈加盟一事,甚至已经谈及法拉利应承让他驾驶罕见蓝色赛车上阵。“所有事已经安排妥当。按计划我会得到一部跑车和一级方程式赛车,他(Enzo)会负责赛车的保养维修。我们简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本来可以成为厂队的分枝。”

这个也是他再上一层楼的好机会。Moss从不隐藏自己的爱国心,在英国车队和私人车队缺乏前锋时总是选择为国争光,但扶弱除强无疑有碍他争取更佳成绩。不过他其实可以夺得年F1锦标,也理应得到此一殊荣,因为英国同乡MikeHawthorn在葡萄牙GP冲出路面后用倒车方式返回赛道,此举显然违反赛例,该当取消资格。Moss却力保他不会再犯,Hawthorn也因此保住了第二名冲线的成绩,最后更以一分之差险胜Stirling成为英国第一位F1锦标得主。

“这种事在今天不会发生,也不可能发生”他解释道,“时代不同,信念不同,如今所有人眼中只有世界锦标,赛事真的大为失色。那时候我一年参与五十二场赛事,大家都会用各式各样的赛车较量。无论在勒芒或鲁昂交锋,开跑车或其他赛车也好,根本没有任何分别。”

年仅32岁便退休的他摇身变成MrMotorsport,早在其他运动健儿知道窍门之前已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活招牌,精明程度可见一斑,Mayfair住宅正是他打理环球生意的总部。他擅长讲故事,为人有点无赖,是历尽风浪的幸存者。岂止于此,他更是真真正正的巨星。

StirlingMoss爵士生于年9月17日,年4月12日与世长辞,享年90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