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97241.html引言:OnlyonPlaystationagain
就在刚刚,笔者的商家群里就“PS5被发现可以用来挖矿,价格能否再次起飞”展开了相关业务讨论,一群屁股决定脑袋的JS们畅所欲言,似乎PS5已经从游戏主机变成了印钞机,而我们则是运钞车司机屁股底下的坐垫。
相比之下,索尼在最近一场乏善可陈的发布会上公布《往日不再》登陆到Steam平台一事似乎没那么刺激了。倒不是说PS玩家如今已经放下阵营之争变得peaceandlove,而是之前《地平线》反正已经破了独占金身,年首发时在包装盒上清清楚楚印着“OnlyonPlaystation”的《仁王》,不久前还在敲锣打鼓宣传PC版《仁王2完全版》有着怎样的良心优化表现,“独占游戏不独占,有钱大家一起赚”会是业界的大势所趋吗?
小游戏:找“叛徒”
没错,小丑就是我自己
我买PS3就是为了玩《战神3》——独占的意义
作为一个游戏实体店的商家,我对于“独占游戏带动主机销量”这件事有着非常直观的体会,比如PS3的《战神3》,3DS的《怪物猎人tri3G》《怪物猎人4》《精灵宝可梦日/月》(首次官方中文的历史意义功不可没),PS4的新《战神》,NS的《旷野之息》,都是那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一大批玩家集中消费的大作——虽然在当年《GTA5》首发面前这又都不算什么了,但本文并不打算扯上R星什么事儿。
曾经PS主机“所有游戏在这里集结”的背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最终幻想》《合金装备》《GT赛车》等第三方和第一方独占游戏的生涯巅峰;任天堂即便在NGC,WiiU的低潮期,第一方独占游戏也是玩家们可以信赖的保底输出;XBOX凭借《战争机器》《光环3》《极限竞速3》在世代更迭时的出色发挥,才真正获得了主机战争中的大佬资格。
上述这些游戏从根本上形成了平台之间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从微软在XBOXone上一度抓错了重点,谷歌大吹法螺满世界采购ip的云游戏企划铩羽而归等反面例子中,依然可以看到这套产品逻辑的豪横之处——买你的硬件(或者服务)可以,但问题是你首先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啊亲。
玩家们对独占游戏的爱恨(移植到其他平台)情绪,则大都来自于独占这种形式本身引导用户所产生的“独享”优越感,即一些玩家心中对于独占的态度和要求可以归纳为“自己能得到”和“别人得不到”,这本是此类消费情景的常态,只不过是在玩家社区的长期“撕逼”过程中被过度放大了而已。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年《仁王》刚刚发售并引起话题热度时,国外玩家曾发动集体请愿,希望光荣将游戏移植PC,消息传到国内后,遭到了国内PS4“核心”玩家(是哪里的核心,我就不点明了)的疯狂diss,以至于《仁王》果真移植PC之后,这款游戏的口碑在这群玩家当中从此一落千丈,继“无中文一律给差评”之后,又出现了“跨平台一律给差评”的新花样。
独占游戏跨平台这种事,习惯了就好
归根究底,在PS3之前,PS玩家享受到的大都是传统且相对坚决的独占,然而以《最终幻想13》和《MGS幻痛》两次E3会场“拍肩”名场面为标志,先是PS、PS2时代两大功勋ip跨平台;等到了PS4时代,《地平线》《往日不再》等第一方游戏主动登陆PC端,“为玩XX游戏而选择XX平台”的理由似乎开始要站不住脚了。
欧美玩家一直在为了P5R能登陆PC端而持续呼喊着,我估计最多一年之内就会实现
动了谁的奶酪?——有钱大家一起赚
因为任天堂NS的大获成功,独占游戏依然保持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只不过对于连日本市场都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索尼来说,第一方游戏跨平台不再是一件需要承担任何“道德风险”的事情,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选择。
按照索尼公布的计划,《往日不再》登陆STEAM只是其接下来行动的其中一步,更多PS独占游戏将会和PC玩家见面,之所以做出如此看是背叛PS玩家的“行径”,首先,当然就是单纯想要“多卖一份”的朴素愿望。索尼目前选择“下放”到PC端的两款游戏——《地平线》和《往日不再》,都是受众面广的开放世界游戏,比较容易吸引轻度用户购买。按照这个思路,我总感觉距离《漫威蜘蛛侠》出现在STEAM上已经为日不远了。
年底电影第三部上映,不登陆PC讨个彩头吗
然后,在当前大背景下,PC玩家升级硬件的成本比起以往来得更高(毕竟要和矿工抢显卡),索尼选择一些游戏给PC端,类似用“先尝(游戏)后买(PS5)”的方式,吸引PC玩家今后去购买PS主机。
除了NS上《马里奥赛车8豪华版》《任天堂大乱斗DX》这种能同时兼具娱乐、竞技、社交的游戏的确会做到少见的常卖常新外(R星:给你5秒钟机会再组织下语言),大部分游戏,尤其是索尼旗下第一方最擅长的单机游戏,在推出一段时间后,自身销量都不会再有多大长进,要么就是放进会免阵营去“背刺”那些早就首发购入了游戏的老玩家们。与其这样,还不如扩大一下销售渠道,顺便给自己的产品积累口碑和受众面。
索尼不是没在第一方大型在线游戏上努力过,只是努力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罢了
最后,从目前多人游戏已经把跨平台联机作为常规可以看出来,起码第三方厂商们都在努力模糊平台界限,把鸡蛋恨不得放在所有的篮子里。比起单纯某几款独占游戏(《最后生还者2》因为造成舆论风波,显然没有达到“软件带动硬件销量”这一朴素的商业目的),今后各个平台的差异化服务内容,比如价格、硬件特性设计、会员服务、网络质量、本地化等,同样能够左右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距离《塞尔达传说》和《战神》登陆PC还要多久?——趋势与底牌
从目前主机市场御三家对于跨平台所流露出的态度上看,凡是受众面大的,形式可以自由转换的,且不是最核心内容的游戏都能商量,剩下罗马的归罗马,凯撒的归凯撒,就好比《DOTA2》没有移植到PS4上,显然不是单纯的机能或者控制器问题。
分开看各家情况会发现,微软基本上已经消除了传统意义上主机设备的硬件壁垒,只不过微软是微软,XBOX是XBOX,《我的世界》在PSV上因为畅销而被索尼开会表扬,微软收购贝塞斯达之后,原则上也不会影响后者在PS5上继续发行游戏,但《战争机器》和《极限竞速》还是会牢牢捏在自己手里。
抛开游戏风格的差异,索尼与任天堂的游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后者具有极其强大的周边开发能力,即便你过去十年里从来没有玩过哪怕任何一部《宝可梦》游戏新作,也依然又能在有意无意间就看了一场《宝可梦》剧场版电影,或者在游戏库随手买了一件带有伊布图案的T恤衫。
索尼近年来努力想要把游戏ip在更多元的市场上变现,等到《神秘海域》电影上映,《最后生还者》美剧播出时,或许这两个系列也可能登陆PC以强化更多人对作品的认知,从而把游戏ip作为流行文化产品——而不再是从前某些个核心玩家炫耀优越感的工具,向更大的受众推广。
玩梗的人太多,而真正玩过PS独占游戏《大众高尔夫》系列的人太少(起码国内如此)
相比之下,任天堂依然是最特殊的那个,因为他的软硬件始终高度匹配,早在GBA时代,就有很多玩家们一再强调说“同样是像素”,用模拟器玩《马里奥赛车》和用GBA玩感觉上还是差了太多,否则miniFC也不会卖得那么好。
以年《宝可梦go》为标志,任天堂进军手游生意,而NS目前的利好销量结合自身特殊的硬件设计,让任天堂完全不会考虑自家正统游戏跨平台的可能,你确实可以在手机上玩到《宝可梦GO》、《火焰纹章英雄》和《马里奥跑酷》,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就仅此而已了(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动森》其实还有手游版)。
后记:说实话,我其实还挺怀念那个平台之间各立山头的年代,对比当下游戏作品越发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以前各平台作品之间鲜明的风格似乎更容易催生出特立独行的作品,就像PS的《生化危机2》,世嘉土星的《格兰蒂亚》,DC的《莎木》等。现如今重制后在PS4上重新玩到《铁甲飞龙》,让我总感觉还是缺了点什么,大概这就是有的选和没得选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