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BMW,首先令你想到的是______?
恐怕这道题的答案几乎毫无悬念:运动。
“运动”深植于BMW的基因里,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初心不改。所有产品的首要素都源于运动,一如引以为豪的BMWM品牌。此次北京车展,全球首发亮相的全新BMWM3和全新BMWM4双门轿跑车,作为M品牌中的“灵魂”车型,它们是BMW不断追求动感、精准驾控感受的图腾。不仅代表高性能、完美的平衡和极致的驾驶乐趣,还承载了最纯粹的赛道文化,以及无数忠实粉丝的拥戴。
作为一家能紧跟时代潮流,历久弥新不断推出极出色“运动”产品的公司,其自身的体系架构也一定是处于不断迭代,动态调整中。换句话说,BMW相对运动,不仅是制造出的产品属性,也包含其公司体系运转。所以,观察BMW就不能仅仅以静态下的销量数字、财务报表、公司规模等几项作为参考值,来判定它是优秀还是OUT。
当然,不管是哪种考察路径得出的结论,BMW都会是极其优秀的一家公司。但是认知模型不同,就会往往忽略了很多关键的细节,比如这家伟大公司自带基因里的强悍之处。
第一处就在于,始终处于灵活状态下的体系调整能力。就像宝马集团的“第一战略”D+ASEC(设计+自动驾驶,连接性,电气化和服务)。那么企业战略应时而异,处于动态调整这一点好理解。而第二点,虽则依然是动,但这个动讲的是“执行力”。每一次动态的调整,对于BMW这样体量的超级大公司来说,牵涉到的绝不仅是单一功能小组、部门组织或者某个分公司一己行为,它需要全球资源配合,高效统一加入动态调整状态中,这才能够确保从任务出发到终端执行的最终落地。
就拿M来说,它承载了无数工程师和赛车手对性能、对赛车文化的执着追求,诠释了宝马的造车哲学。每一款M车型从研发到上市都要历经两年半的时间,且经过严苛的纽博格林北环72道弯的历练。如此纯粹的运动产品,却需要认识到不管团队和产品如何卓越,或者研发人员乐不乐意,M的电动化早已经在路上。到年年底,宝马集团将在全球市场提供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超过一半为纯电动车。而这其中,M与i系的跨界交叉点作品必将获得产品序列里重要的一席之地。
拭目以待,也只有BMW才有可能真正推出一款不同于市场销售趋同的比拼性价配置、拼直线能量输出峰值、以及脱离驾控思维的不同于数码产品的真正的车。BMW造车哲学,公司动态架构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它内在的能量、管理、产品三大驱动,一切就是为变革而生。
首先,BMW对于能量的理解,是非常值得引起外界思考的。这一轮新势力造车,在百米加速、电芯能量、自动驾驶几个最为凸显的数据上形成了对于宝马这样传统佼佼者的一种极强压迫之势。或许外界不少人这么看,但对于BMW而言,认知并不是这样。
BMW早在上世纪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就推出了旗下首款电动车e,随后的各款电动产品ix、E1、miniE、ActiveE,再到i3,宝马工程师们对于如何做一款优秀的电动车是有长期数据与技术积累的。但是,在电动车这一块引而不发的原因,不仅仅是考虑到传统能源稳定的发展态是必要的,未来也有太多不确定性,任何一种方案也都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尤其是要持续做不同赛道的技术储备。能量驱动的方式有很多种,电动化可以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但是未来如果有了重大变化,BMW是有能力确保自己整个体系尽速调整过来的。
同时,也正因为公司越大,责任越大,BMW可不是随便讲个故事做个玩具出来就可以的。BMW与其他的竞争对手比较起来,对于车辆性能、操控与安全的绝对把握,是有不同维度思考与价值观的。
借用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年轻人,你们对能量其实一无所知。
造车不能仅仅单线条思维地总瞄着能量某几个物理峰值。仅凭印象里电动车的快,能量转换介入的爽,就误认为这一轮电动换石油是一次升维革命性的重大变革。事实并不是这样,之前所述电动车的出现其实并不新鲜,未来在5G条件下,车联网甚至到IOC万物互联,精确、精准、用恰好的能量转移消耗,来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好智能的时代才是我们需求的根本面。
没有边界的极限并不是BMW会去考虑的。例如有些激进的电池方案,是不会首先采用的。一旦后续采用,就会有多重安全维护方案会去做最大程度防范。例如iX3,使用的电芯便是最新的NCM电池,与之相匹配的是%自动化生产,采用喷涂工艺、加装绝缘隔膜等多种方式确保电芯之间彼此绝缘;生产线上运用等离子清洁、智能光学检查等先进的“工业4.0”技术,来保证生产品质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其次,做新能源是要符合“折叠”认知的,一系列的能量转化场景减少,精确量才是它的目的性,而不是看上去前期为了推广所做的性能表演。因此,BMW的思路就是在对能量驱动的精准性上,一方面确保驾控品质纹丝不变,另一方面在能量的使用上要精准、精确、不浪费。
而这一切是靠建立在长期研发跟踪数据基础上的,这对任何一家车企都是划时代的难题。这不是一堆工程师拿着电脑插着线在一旁做记录那么简单的场景。需要从产品起步调研、研发、生产制造到客户端、展厅端、销售到线上、后台管理,是一系列巨大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投入,与各方的严格落地、执行配合、运维等一整套数字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结果,也就是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佳作。
在这次采访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邵宾时,他表示:“BMW必须具备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化领域当中我们过去有很多进展。宝马是生产车型最多的企业之一,生产的复杂度大家可想而知,除了这些主要的车系之外,我们还有各种配置、各种特性的车型,都在不同的工厂生产,例如华晨宝马沈阳工厂、南非罗斯林工厂、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德国丁格芬等等。怎么管理库存深度的问题,决定了经销商一系列的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对经销商的车辆管理比较笼统,现在通过数字化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每家店、每个集团、每个片区、在路上的、在仓库里面的各个层面数据,从而知道跟别人比我们在什么位置,压力大概在什么地方。这是很基础的问题,数字化能力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大量数据集成以后,就能获得更多的智慧,自我学习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数字化基础的夯实是特别重要的因素,这都是属于内部的体系打通,外界和消费者感知。对经销商,我们帮助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数据化的方式去管理比较复杂的问题,让他们能看到全国的、行业的情况、数字,从而基于全貌做出对比,而不能靠感觉、靠经验来判断”。
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车企对于数据的整理收集挖掘,之前的报表式邮件汇总,信息延迟,决策周期长,信息解读模型缺乏。BMW在利用数据而不是报表数字的使用上,是有深度的研发。正因为有了详实可靠的数据分析,BMW才有了外界的赞叹,BMW的产品线如此丰富,每一款仍具有独特的个性,不会有那种为了分摊开发成本而产生的一眼即视的“套娃感”。
也正因为有了全面的数据决策能力做驱动,产品力的驱动才会极大规避为了更宽广的销售域、定位不清晰、不精准而导致的销售终端乱套,左右手互搏的现象。BMW当下每一款产品定位都目标明确,这17款产品里新产品中近一半属于BMWM、BMWi两个子品牌,它们作为BMW主品牌的两翼齐飞。BMWi重新定义了高档可持续出行,开创性地将电力驱动系统、新型材料与创新技术融合在一起。而BMWM完美结合宝马汽车运动的精神与不断追求高性能驾驶的激情。
除去驱动模式,从系统应用层面来说,正因为BMW持续多年深根中国,乘上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的时代马车,有了全新的架构。首先,从前台来说,每一款展出的新车型均全面配备了宝马最新的数字化科技,从最新版本的第七代BMWiDrive人机交互系统、BMW智能个人助理,到BMW远程软件升级;从全新一代BMW数字钥匙,到车载短视频及腾讯小场景,宝马针对客户在各种场景中的诉求与痛点提出解决方案,为驾乘者在旅途中提供更加愉悦、便捷、安全的豪华数字体验。
后台方面,“BMW远程软件升级”即OTA(OvertheAirTechnology)日臻完善。年上线的第七代BMWiDrive人机交互系统(ID7)就是模块化操作系统,搭载该系统的BMW汽车都具备远程软件升级功能,允许通过该功能更新代码,在线升级更新的范围全面、技术上含金量高,能够深层次改变汽车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及性能表现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MW远程软件升级仅需20分钟。
最后,中台方面,宝马集团在中国成立了首家独立数字业务公司——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全渠道营销数字化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以及数字营销服务。它的出现解决了之前各个业务模块数字收集整理分散,以及数据难以形成有效决策力的痛点。同样,这也倒推了宝马自身的架构变革,前端营销到售中转化、售后服务、金融与其他业务团队业务整合。领悦做到了很多人想做却抱怨无法实现的数据中台业务,其必将逐步涵盖整个宝马生态体系。
总得来说,对于BMW,我们需要用动态视角去观察了解它。它的变与不变,并不是动辄全面颠覆自己,或者从联合到独立。它一直在做驱动做系统升级,即使是面对新能源的挑战,他的持续调整足够蜕变到与新势力的反建制派一较高下。BMW一直在不断优化调整自己处于最佳身位去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