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我们失联,请记得「设为星标」哦
作者:梁小小?在《演员请就位》里,郭敬明把S卡发给了表现很差的何昶希,惊诧了所有人。理由是:“我猜节目组给S卡的定义是超级,但我觉得也可以代表希望和独一无二,所以我给他。”这不是郭敬明第一次这样做,上一期,他那句经典的存在论至今还在耳边回响。口齿伶俐而圆滑,是郭敬明的保护色。看到这样的郭敬明,突然让我想起了韩寒。他们都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年纪相近,差异却很大。在郭敬明已经深谙语言的魅力时,韩寒还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浪子”。年,新概念大赛10周年庆典上,两人第一次公开同台。韩寒否认自己是作家、明星、歌手、赛车手。主持人直接说,那我现在只能称呼你“什么也不是的韩寒”。为什么不把自己当作家,韩寒说:
“我觉得现在活着的只有一两个人能称为作家。”
郭敬明则回答说,直接叫我名字就好了,我们虽然发展很多元,但还是在写书,这个是最本质的,在这么多优秀前辈面前,仍要继续努力。
字字谦虚而直白,瞬间衬托出韩寒的“愣头青”。
实际上,除了媒体的处处对比,他们本身也觉得自己与对方不是一路人。
一个世故聪明,一个孤傲不群。
有人说,郭敬明是商人,韩寒是浪人。
围绕他们的争论,以及两人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歇过。
年,郭敬明出生在四川自贡一个工薪家庭,父母老实木讷。
但郭敬明很争气,自幼就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男孩的文静和早熟。
上二年级,老师指导他给一家报纸投稿,很意外地被录用了。他特别高兴,拿着5块钱的稿费,买了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剩余都给了爸妈。
从此,郭敬明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他开始刻意练习,进入中学,他的作文几乎都是满分,整体成绩也名列年级第一。
上高中,新概念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郭敬明为了拿奖,模仿获奖作文练习几万字,最后寄了7篇文章参赛。
最终,他一举获得新概念一等奖。
那时郭敬明正读高三,他非常有信心能上厦门大学,没曾想作文发挥失误,被第二志愿上海大学录取。
进入上海大学,郭敬明真切感受到魔都的与众不同。
班级里就他一个外地人,老师讲课用上海话,哪怕他听不懂。
同学们从来不吃食堂,不是吃西餐就是去外面的高档饭店,每周换一个手机,全身都是名牌,聊的话题也是最新潮的东西。
搭不上话,每天吃食堂的郭敬明感到莫名的孤独。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大学。”他说。
比起受人排挤,郭敬明最痛苦的是要购买昂贵的专业设备来交作业,需要高配的电脑、摄影机等。
影视编导的学费本身就很贵,家里已经很困难了。
想到还要花几万块钱买设备,郭敬明纠结又无奈。
最后,他拿起电话,嗫嚅着跟母亲说,学校规定必须要,否则就不能上学。
母亲什么话也没说,就挂掉了电话。
这笔钱,等了足足一个月,才打到他的账户上。
融入集体后,有同学邀请他去上海世纪公园看烟花,但他觉得80元一张的门票太贵,就一直隔着栏杆看。
看完烟花,却错过了地铁的末班车。他没钱打车,于是在地铁门口坐了一个晚上。
自幼备受宠爱的郭敬明,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一次次饱受金钱的碾压与折磨。
或许,这便是他后来表现出对金钱无比渴求的根本原因。
他始终记得母亲第一次来上海,因为不会乘坐地铁,被人嘲笑的事情。
这一年,郭敬明终于拿起武器,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反击。
他疯狂写作,把原本只有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扩张到十几万字,出版了《幻城》。
而他跟出版社谈的条件是,先支付他一笔可以在大学4年安逸度日的稿费。
就在郭敬明为了生存问题而绞尽脑汁时,韩寒早已拿到几十万的稿酬,这个骄傲的少年,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年,出生在上海郊区的韩寒,自小就有运动天赋。
中考时他以体育特长生进了松江二中,这是一所重点中学,而且他女朋友也在这里。
但除了长跑,文化课一塌糊涂,高一数学韩寒考了20多分。
他以为自己很聪明,突击两周后,也只考了30多分。
高一结束,挂科太多的韩寒只能留级。
留级上高一,他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女朋友也成了自己的学姐,这冲击着他的内心。
为发泄这种郁闷,韩寒拼命写作,用他独有的冷静和老辣的笔调写了很多文章。加上初中时候,他曾发表过文章,获得不少的稿费。
在这样的信心支撑下,他选择休学回家。
办理休学手续时,老师问他,你以后靠什么生活?
他不知天高地厚:靠稿费啊。
老师们瞬间笑成一片。
是的,那时没人相信韩寒能够成功。
恰逢那一年新概念大赛举办,韩寒获得一等奖,按照当时的规定,一等奖可以免试进入大学。
可韩寒拒绝读大学,他觉得应试教育不适合自己。
他在央视《对话》栏目里说:
我觉得在学校里面往往不是在学习,而是……
那时的韩寒18岁,一个桀骜不逊的少年,面对众人诘问,他表现出超常的冷静和平淡。
不得不说,韩寒的倔强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三重门》出版后,市场反响热烈,每一周韩寒都能接到出版社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又加印了几万册。
他盘算着,自己买赛车的计划可以实现了。
后来,他背着20万现金,去北京买车,但一辆富康只要几万块,他用剩下的钱把车改装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时的韩寒,在“浪人”之路上,越走越远。
韩寒是独特的,更是幸运的。
在《萌芽》杂志编辑胡玮时眼中,韩寒的不羁和狂妄,与郭敬明的热情礼貌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参加新概念大赛前后相差2年,但郭敬明却没有享受到书籍火爆的红利。
因为出版社买断了版权,郭敬明除了最初的一笔收入外,没能得到更多。
相比于一飞冲天的韩寒,20岁时候的郭敬明,吃亏、压抑、受罪、失意、委屈,种种负面情绪深深烙印在他心底。
在上海的夜晚,每次用45度角仰望星空,“郭小四”就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暴富的小火苗,在郭敬明心中熊熊燃烧。
大二那年,郭敬明决定休学。
21岁生日这天,他成立了“岛”工作室,带领几个小伙伴与出版社对接,包括专栏策划、平面设计、装帧等一系列工作。
出版社两年内,授权他的团队出版了10本杂志。
郭敬明亲自上阵,细致严厉,冷静果断,他不能允许自己失败。
后来,工作室推出的第一本书首印4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接下来的一系列书籍全都大卖,给他带来了上千万的版税收入。
善于抓住机会,利用资源进行整合,郭敬明就这样开启了商人生涯。
但是很快,市场的不断变化,让郭敬明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
年,他停了工作室,成立柯艾文化公司,开始打造《最小说》青春文学系列。
为给新品牌造势,他邀请新概念大赛评委的知名作家们写贺词,有铁凝、贾平凹、王安忆、苏童、叶兆言等等。
这番运作下,杂志发行仅半年就全面爆发,在校园掀起一股热浪。
最疯狂的时候,《最小说》的发行量比市面上所有文学期刊加起来还要多。
郭敬明又顺势借力,将原来作为赠品的漫画单独出版,创立了《最漫画》与《放课后》。
在几本杂志炙手可热时,郭敬明快马加鞭赚钱,刚写好的《临界·爵迹》首印就是万册,销量爆棚。
他本人也签约天娱公司预备出道,同时,又成立最世文化公司。
这是年,商人郭敬明正赚得盆满钵满,开启了“疯狂印钞机”模式。
有一天,他路过上海静安区豪宅,立即让助理打听。
得知那里曾是汪精卫四姨太的别墅,位置绝佳,每栋超万元。
他淡淡地说:“我买三栋。”
这三栋房子后来成了他公司的办公点。重新装修后,奢华高端:
50万一盏的水晶吊灯,Gucci的靠垫,Meissen的瓷器、爱马仕的装饰物……
深呼吸一口,连空气都漂浮着金钱的味道。
那时,浦东陆家嘴顶级豪宅汤臣一品,每平米11万元。
郭敬明一出手就是几百平。
后来他拍电影《小时代》,也在这里取景。
如今,汤臣一品均价超过了20万一平米。
急剧膨胀下,郭敬明的爱钱、奢华,显露无疑。
他曾说:我真的不在意标签,我就是很物质。
也许是因为被贫穷折磨了太多年,暴富后的“商人郭敬明”,开始用金钱,向世界开炮。
在郭敬明疯狂赚钱的那10年,韩寒却疯狂“烧钱”,他开着钟爱的赛车,一路狂奔。
虽然已经拿下了中国赛车唯一的双料冠军,但韩寒的赛车路并不平坦。
他一直记得第一次在浙江比赛的窘况,明明自己幻想过无数次潇洒而霸气的亮相,但最后他连人带车摔进了沟里。
一抬头,周围全是嘲笑的声音。
他爬起来检查自己的车,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可电话响了,那个赞助他米其林轮胎的老板说,请他先把车上的广告纸撕掉,因为我们只能赞助最厉害的赛车手。
接下来的比赛,他依然运气很差,不是爆缸,就是发动机烧了。
可倔强如韩寒,怎会轻易认输?
韩寒的倔强,正如张国荣的一句歌词: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除了写作和驰骋汽车赛场,韩寒还写歌词、录专辑、客串演员、做“ONE·一个”APP……
还做了杂志《独唱团》,结果只出了一期,就成了绝版。
爱玩、爱挑战,追求刺激和新鲜,韩寒30岁前就是这般放浪形骸。
“浪人韩寒”,名副其实。
那些年,他在博客上大肆发表言论,获得高点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评价。
韩寒还“单挑白烨,火拼高晓松”,骂战四起,硝烟阵阵。
方舟子曾在博客上对韩寒发出质疑,认为他的《三重门》是代笔。
韩寒写了几篇博文回应,一场大战正式拉开帷幕,在一年多的争论后,这事不了了之。
或许,除去掌声,一个人也应该学会面对质疑与否定。
要知道,郭敬明面对的批判和指责,一点也不比韩寒少。
虽然郭敬明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但他历来不被媒体看好。
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事件宣判后,郭敬明给原作者转账20万,但他拒绝道歉。
可能,金钱给了郭敬明底气和力量,曾经那个唯唯诺诺的学生摇身成为了大老板。
对于郭敬明的成功,韩寒曾说过:
“他一个月的收入,等于我一年的收入。”
年,郭敬明继续扩充商业版图,把《小时代》拍成电影。
很多取景地都就在他的别墅,正好诠释了他对奢华的至高要求。
戏里扮演阔太的王琳,需要佩戴一个几十万的手镯,但她十分害怕摔坏了赔不起,就跟工作人员说:
“除非正式开拍,否则让它离我越远越好。”
这样的奢侈品在电影里有几十个,奢华和浮夸脆弱的友情,构建了郭敬明笔下的《小时代》,一共拍摄79天。
经过剪辑,最后分成两部上映。
一次投资,双倍收益,再没有比郭敬明会算账的了。有人说,他应该改名叫“郭精明”。
他说:
“你是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改变这个社会的,但是你可以去学懂它的规则,然后去玩死他们。”
最终,小时代系列共拿下了17.88亿票房,尽管豆瓣评分只有4.8分。
当郭敬明在电影上大放异彩时,韩寒终于没能按捺住拍电影的心。
三个男孩一段离奇而又荒唐的旅程中,那些暧昧、真挚、混乱的情怀与思想,这就是电影《后会无期》。
出乎意料的是,成绩不错,累计票房6亿多。
韩寒拍电影,似乎更像是圆梦,带着一种莫名的执念,他不允许演员改动台词。
而且,不管别人给第一次拍电影的他提了什么意见,他都会笑呵呵地答应,却一点也不采纳。
这样的风格延续到他的下一部电影中。《飞驰人生》的取景地在新疆,天气极端恶劣下,要拍赛车这样的危险电影。
拍摄组不得不租借一台直升飞机,配置了救护车、医生,以防出现意外事故能及时送医。
如果天气不适合直升机飞行,那一天就不开机。
在这样的消磨下,整整多花了一千万成本。
对于电影想要呈现的效果,韩寒笑着回答:
“还是特别的中二、热血、燃!”
在拍电影这个事情上,郭敬明与韩寒也泾渭分明:
一个是张狂精明的商人,一个是情怀浓烈的浪人。
所以,不难看出为什么这些年,媒体始终对郭敬明很不友好。
当他又一次满怀希望地推出《爵迹1》,却未得到意料中的好成绩。
这一次,面对镜头他崩溃地说:
“是不是因为我是郭敬明,所以我做什么都不对。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其实聪明如郭敬明也忘了,观众第一次失望后,不会傻到下一次继续买单。
毕竟,狂热地赚取利益后,故技重施的把戏很难持续。
此后几年,郭敬明学会了沉默,很少接受公开采访。
他再一次高调亮相,是参加各种综艺节目。
整整3年时间,郭敬明以为大家已经原谅了他。
但是,人们发现郭敬明一点没变,还是那个喜欢强词夺理,且霸道蛮横的“郭总”。
或许,他书中那句话早就给出解释:
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
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然而,谁都知道,时间是验证一切的真理。
向岁月低头,收敛锋芒是一个人终究要面对的事。
年,韩寒在上海音乐厅演讲,推广自己新成立的电影公司,还有早就开发制作的一款阅读应用APP。
因为APP的知名度不够,用户量不大,曾经桀骜的韩寒在台上以调侃自己为乐,那笑容真诚而用心。
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舌战群儒的犀利少年,变成了眼前的谦卑中年人,韩寒的女儿小野今年也已经9岁了。
正如余光中说的那样,“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商人郭敬明,依然是个商人;
浪人韩寒,如今却没那么浪了。
他们起点不同,汇聚在上海,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向世界宣战。
起起落落,世事变迁,一转身,他们早已不是从前桀骜的少年。
但至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向命运低下头颅。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在心气和信念上,韩寒与郭敬明,殊途同归。
正如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有句话写道:
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注定铸就辉煌。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参考资料
1、《鲁豫有约·韩寒专访》
2、《杨澜访谈录·韩寒专访》
3、《韩寒上海音乐厅演讲》
4、《央视对话·韩寒》
5、《春萍,我做到了》
6、《鲁豫有约·专访郭敬明》
7、《杨澜访谈录·专访郭敬明》
8、三联生活周刊:《郭敬明:?一个人的审美不会轻易改变》
9、南方周末《郭敬明说》
10、《青春:专访郭敬明》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
“在看”“点赞”“分享”推姐能拥有一个吗
猜你喜欢??
·没有容易的生活,只有不断地努力
·你以为的轻松生活,正在慢慢废掉你
·《谁动了我的奶酪》:在舒适区待久了,最危险
·家里有钱就可以当“全职太太”:听听一个妈妈对女儿说的话
·俄罗斯网红直播“杀人”,将怀有身孕女友近乎裸体反锁室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