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浪人韩寒,商人郭敬明 [复制链接]

1#

为了不让我们失联,请记得「设为星标」哦

作者:梁小小?在《演员请就位》里,郭敬明把S卡发给了表现很差的何昶希,惊诧了所有人。理由是:“我猜节目组给S卡的定义是超级,但我觉得也可以代表希望和独一无二,所以我给他。”这不是郭敬明第一次这样做,上一期,他那句经典的存在论至今还在耳边回响。口齿伶俐而圆滑,是郭敬明的保护色。看到这样的郭敬明,突然让我想起了韩寒。他们都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年纪相近,差异却很大。在郭敬明已经深谙语言的魅力时,韩寒还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浪子”。年,新概念大赛10周年庆典上,两人第一次公开同台。韩寒否认自己是作家、明星、歌手、赛车手。主持人直接说,那我现在只能称呼你“什么也不是的韩寒”。为什么不把自己当作家,韩寒说:

“我觉得现在活着的只有一两个人能称为作家。”

郭敬明则回答说,直接叫我名字就好了,我们虽然发展很多元,但还是在写书,这个是最本质的,在这么多优秀前辈面前,仍要继续努力。

字字谦虚而直白,瞬间衬托出韩寒的“愣头青”。

实际上,除了媒体的处处对比,他们本身也觉得自己与对方不是一路人。

一个世故聪明,一个孤傲不群。

有人说,郭敬明是商人,韩寒是浪人。

围绕他们的争论,以及两人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歇过。

年,郭敬明出生在四川自贡一个工薪家庭,父母老实木讷。

但郭敬明很争气,自幼就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男孩的文静和早熟。

上二年级,老师指导他给一家报纸投稿,很意外地被录用了。他特别高兴,拿着5块钱的稿费,买了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剩余都给了爸妈。

从此,郭敬明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他开始刻意练习,进入中学,他的作文几乎都是满分,整体成绩也名列年级第一。

上高中,新概念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郭敬明为了拿奖,模仿获奖作文练习几万字,最后寄了7篇文章参赛。

最终,他一举获得新概念一等奖。

那时郭敬明正读高三,他非常有信心能上厦门大学,没曾想作文发挥失误,被第二志愿上海大学录取。

进入上海大学,郭敬明真切感受到魔都的与众不同。

班级里就他一个外地人,老师讲课用上海话,哪怕他听不懂。

同学们从来不吃食堂,不是吃西餐就是去外面的高档饭店,每周换一个手机,全身都是名牌,聊的话题也是最新潮的东西。

搭不上话,每天吃食堂的郭敬明感到莫名的孤独。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大学。”他说。

比起受人排挤,郭敬明最痛苦的是要购买昂贵的专业设备来交作业,需要高配的电脑、摄影机等。

影视编导的学费本身就很贵,家里已经很困难了。

想到还要花几万块钱买设备,郭敬明纠结又无奈。

最后,他拿起电话,嗫嚅着跟母亲说,学校规定必须要,否则就不能上学。

母亲什么话也没说,就挂掉了电话。

这笔钱,等了足足一个月,才打到他的账户上。

融入集体后,有同学邀请他去上海世纪公园看烟花,但他觉得80元一张的门票太贵,就一直隔着栏杆看。

看完烟花,却错过了地铁的末班车。他没钱打车,于是在地铁门口坐了一个晚上。

自幼备受宠爱的郭敬明,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一次次饱受金钱的碾压与折磨。

或许,这便是他后来表现出对金钱无比渴求的根本原因。

他始终记得母亲第一次来上海,因为不会乘坐地铁,被人嘲笑的事情。

这一年,郭敬明终于拿起武器,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反击。

他疯狂写作,把原本只有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扩张到十几万字,出版了《幻城》。

而他跟出版社谈的条件是,先支付他一笔可以在大学4年安逸度日的稿费。

就在郭敬明为了生存问题而绞尽脑汁时,韩寒早已拿到几十万的稿酬,这个骄傲的少年,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年,出生在上海郊区的韩寒,自小就有运动天赋。

中考时他以体育特长生进了松江二中,这是一所重点中学,而且他女朋友也在这里。

但除了长跑,文化课一塌糊涂,高一数学韩寒考了20多分。

他以为自己很聪明,突击两周后,也只考了30多分。

高一结束,挂科太多的韩寒只能留级。

留级上高一,他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女朋友也成了自己的学姐,这冲击着他的内心。

为发泄这种郁闷,韩寒拼命写作,用他独有的冷静和老辣的笔调写了很多文章。加上初中时候,他曾发表过文章,获得不少的稿费。

在这样的信心支撑下,他选择休学回家。

办理休学手续时,老师问他,你以后靠什么生活?

他不知天高地厚:靠稿费啊。

老师们瞬间笑成一片。

是的,那时没人相信韩寒能够成功。

恰逢那一年新概念大赛举办,韩寒获得一等奖,按照当时的规定,一等奖可以免试进入大学。

可韩寒拒绝读大学,他觉得应试教育不适合自己。

他在央视《对话》栏目里说:

我觉得在学校里面往往不是在学习,而是……

那时的韩寒18岁,一个桀骜不逊的少年,面对众人诘问,他表现出超常的冷静和平淡。

不得不说,韩寒的倔强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三重门》出版后,市场反响热烈,每一周韩寒都能接到出版社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又加印了几万册。

他盘算着,自己买赛车的计划可以实现了。

后来,他背着20万现金,去北京买车,但一辆富康只要几万块,他用剩下的钱把车改装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时的韩寒,在“浪人”之路上,越走越远。

韩寒是独特的,更是幸运的。

在《萌芽》杂志编辑胡玮时眼中,韩寒的不羁和狂妄,与郭敬明的热情礼貌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参加新概念大赛前后相差2年,但郭敬明却没有享受到书籍火爆的红利。

因为出版社买断了版权,郭敬明除了最初的一笔收入外,没能得到更多。

相比于一飞冲天的韩寒,20岁时候的郭敬明,吃亏、压抑、受罪、失意、委屈,种种负面情绪深深烙印在他心底。

在上海的夜晚,每次用45度角仰望星空,“郭小四”就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暴富的小火苗,在郭敬明心中熊熊燃烧。

大二那年,郭敬明决定休学。

21岁生日这天,他成立了“岛”工作室,带领几个小伙伴与出版社对接,包括专栏策划、平面设计、装帧等一系列工作。

出版社两年内,授权他的团队出版了10本杂志。

郭敬明亲自上阵,细致严厉,冷静果断,他不能允许自己失败。

后来,工作室推出的第一本书首印4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接下来的一系列书籍全都大卖,给他带来了上千万的版税收入。

善于抓住机会,利用资源进行整合,郭敬明就这样开启了商人生涯。

但是很快,市场的不断变化,让郭敬明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

年,他停了工作室,成立柯艾文化公司,开始打造《最小说》青春文学系列。

为给新品牌造势,他邀请新概念大赛评委的知名作家们写贺词,有铁凝、贾平凹、王安忆、苏童、叶兆言等等。

这番运作下,杂志发行仅半年就全面爆发,在校园掀起一股热浪。

最疯狂的时候,《最小说》的发行量比市面上所有文学期刊加起来还要多。

郭敬明又顺势借力,将原来作为赠品的漫画单独出版,创立了《最漫画》与《放课后》。

在几本杂志炙手可热时,郭敬明快马加鞭赚钱,刚写好的《临界·爵迹》首印就是万册,销量爆棚。

他本人也签约天娱公司预备出道,同时,又成立最世文化公司。

这是年,商人郭敬明正赚得盆满钵满,开启了“疯狂印钞机”模式。

有一天,他路过上海静安区豪宅,立即让助理打听。

得知那里曾是汪精卫四姨太的别墅,位置绝佳,每栋超万元。

他淡淡地说:“我买三栋。”

这三栋房子后来成了他公司的办公点。重新装修后,奢华高端:

50万一盏的水晶吊灯,Gucci的靠垫,Meissen的瓷器、爱马仕的装饰物……

深呼吸一口,连空气都漂浮着金钱的味道。

那时,浦东陆家嘴顶级豪宅汤臣一品,每平米11万元。

郭敬明一出手就是几百平。

后来他拍电影《小时代》,也在这里取景。

如今,汤臣一品均价超过了20万一平米。

急剧膨胀下,郭敬明的爱钱、奢华,显露无疑。

他曾说:我真的不在意标签,我就是很物质。

也许是因为被贫穷折磨了太多年,暴富后的“商人郭敬明”,开始用金钱,向世界开炮。

在郭敬明疯狂赚钱的那10年,韩寒却疯狂“烧钱”,他开着钟爱的赛车,一路狂奔。

虽然已经拿下了中国赛车唯一的双料冠军,但韩寒的赛车路并不平坦。

他一直记得第一次在浙江比赛的窘况,明明自己幻想过无数次潇洒而霸气的亮相,但最后他连人带车摔进了沟里。

一抬头,周围全是嘲笑的声音。

他爬起来检查自己的车,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可电话响了,那个赞助他米其林轮胎的老板说,请他先把车上的广告纸撕掉,因为我们只能赞助最厉害的赛车手。

接下来的比赛,他依然运气很差,不是爆缸,就是发动机烧了。

可倔强如韩寒,怎会轻易认输?

韩寒的倔强,正如张国荣的一句歌词: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除了写作和驰骋汽车赛场,韩寒还写歌词、录专辑、客串演员、做“ONE·一个”APP……

还做了杂志《独唱团》,结果只出了一期,就成了绝版。

爱玩、爱挑战,追求刺激和新鲜,韩寒30岁前就是这般放浪形骸。

“浪人韩寒”,名副其实。

那些年,他在博客上大肆发表言论,获得高点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评价。

韩寒还“单挑白烨,火拼高晓松”,骂战四起,硝烟阵阵。

方舟子曾在博客上对韩寒发出质疑,认为他的《三重门》是代笔。

韩寒写了几篇博文回应,一场大战正式拉开帷幕,在一年多的争论后,这事不了了之。

或许,除去掌声,一个人也应该学会面对质疑与否定。

要知道,郭敬明面对的批判和指责,一点也不比韩寒少。

虽然郭敬明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但他历来不被媒体看好。

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事件宣判后,郭敬明给原作者转账20万,但他拒绝道歉。

可能,金钱给了郭敬明底气和力量,曾经那个唯唯诺诺的学生摇身成为了大老板。

对于郭敬明的成功,韩寒曾说过:

“他一个月的收入,等于我一年的收入。”

年,郭敬明继续扩充商业版图,把《小时代》拍成电影。

很多取景地都就在他的别墅,正好诠释了他对奢华的至高要求。

戏里扮演阔太的王琳,需要佩戴一个几十万的手镯,但她十分害怕摔坏了赔不起,就跟工作人员说:

“除非正式开拍,否则让它离我越远越好。”

这样的奢侈品在电影里有几十个,奢华和浮夸脆弱的友情,构建了郭敬明笔下的《小时代》,一共拍摄79天。

经过剪辑,最后分成两部上映。

一次投资,双倍收益,再没有比郭敬明会算账的了。有人说,他应该改名叫“郭精明”。

他说:

“你是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改变这个社会的,但是你可以去学懂它的规则,然后去玩死他们。”

最终,小时代系列共拿下了17.88亿票房,尽管豆瓣评分只有4.8分。

当郭敬明在电影上大放异彩时,韩寒终于没能按捺住拍电影的心。

三个男孩一段离奇而又荒唐的旅程中,那些暧昧、真挚、混乱的情怀与思想,这就是电影《后会无期》。

出乎意料的是,成绩不错,累计票房6亿多。

韩寒拍电影,似乎更像是圆梦,带着一种莫名的执念,他不允许演员改动台词。

而且,不管别人给第一次拍电影的他提了什么意见,他都会笑呵呵地答应,却一点也不采纳。

这样的风格延续到他的下一部电影中。《飞驰人生》的取景地在新疆,天气极端恶劣下,要拍赛车这样的危险电影。

拍摄组不得不租借一台直升飞机,配置了救护车、医生,以防出现意外事故能及时送医。

如果天气不适合直升机飞行,那一天就不开机。

在这样的消磨下,整整多花了一千万成本。

对于电影想要呈现的效果,韩寒笑着回答:

“还是特别的中二、热血、燃!”

在拍电影这个事情上,郭敬明与韩寒也泾渭分明:

一个是张狂精明的商人,一个是情怀浓烈的浪人。

所以,不难看出为什么这些年,媒体始终对郭敬明很不友好。

当他又一次满怀希望地推出《爵迹1》,却未得到意料中的好成绩。

这一次,面对镜头他崩溃地说:

“是不是因为我是郭敬明,所以我做什么都不对。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其实聪明如郭敬明也忘了,观众第一次失望后,不会傻到下一次继续买单。

毕竟,狂热地赚取利益后,故技重施的把戏很难持续。

此后几年,郭敬明学会了沉默,很少接受公开采访。

他再一次高调亮相,是参加各种综艺节目。

整整3年时间,郭敬明以为大家已经原谅了他。

但是,人们发现郭敬明一点没变,还是那个喜欢强词夺理,且霸道蛮横的“郭总”。

或许,他书中那句话早就给出解释:

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

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然而,谁都知道,时间是验证一切的真理。

向岁月低头,收敛锋芒是一个人终究要面对的事。

年,韩寒在上海音乐厅演讲,推广自己新成立的电影公司,还有早就开发制作的一款阅读应用APP。

因为APP的知名度不够,用户量不大,曾经桀骜的韩寒在台上以调侃自己为乐,那笑容真诚而用心。

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舌战群儒的犀利少年,变成了眼前的谦卑中年人,韩寒的女儿小野今年也已经9岁了。

正如余光中说的那样,“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商人郭敬明,依然是个商人;

浪人韩寒,如今却没那么浪了。

他们起点不同,汇聚在上海,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向世界宣战。

起起落落,世事变迁,一转身,他们早已不是从前桀骜的少年。

但至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向命运低下头颅。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在心气和信念上,韩寒与郭敬明,殊途同归。

正如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有句话写道:

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注定铸就辉煌。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参考资料

1、《鲁豫有约·韩寒专访》

2、《杨澜访谈录·韩寒专访》

3、《韩寒上海音乐厅演讲》

4、《央视对话·韩寒》

5、《春萍,我做到了》

6、《鲁豫有约·专访郭敬明》

7、《杨澜访谈录·专访郭敬明》

8、三联生活周刊:《郭敬明:?一个人的审美不会轻易改变》

9、南方周末《郭敬明说》

10、《青春:专访郭敬明》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

“在看”“点赞”“分享”推姐能拥有一个吗

猜你喜欢??

·没有容易的生活,只有不断地努力

·你以为的轻松生活,正在慢慢废掉你

·《谁动了我的奶酪》:在舒适区待久了,最危险

·家里有钱就可以当“全职太太”:听听一个妈妈对女儿说的话

·俄罗斯网红直播“杀人”,将怀有身孕女友近乎裸体反锁室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