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PEL春决的故事,可能得从30个 [复制链接]

1#

“我并不认为和平精英这样的赛事,可以照抄某一种既定的传统体育的能力或者是模式。所以,我们仍在不断摸索和创新,我们没有传统的经验可以完全照搬和学习,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出一些新的体育门类、新的局面。”——PEL联盟主席廖侃

作者:二闹

图片:来自网络

上面这段PEL联盟主席廖侃所说的话,并不出自于昨晚结束的PEL春季赛总决赛,而是来自于14月之前的年PEL和平精英职业电竞年度发布会。

为什么使用这样一段看起来并不具备“时效性”的内容作为本篇文章的开头?因为在当时,廖侃的这番话便有承上启下之意,而于昨日圆满收官的首届PEL春决,又为上面这番话注入了一些新的含义。

从刚刚收官的PEL春季赛向前回顾PEL的整个发展历程,我们很轻易就能发现这一赛事品牌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套用网上比较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叫:PEL不变的就是它在不断变化与创新。

今年的PEL变化不可谓不大,从赛程赛制的大改到整个联赛正式开启固定席位制,再到整个赛事体系的调整,这使其几乎与过去“判若两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PEL的“改头换面”似乎确实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根据官方数据,从年初赛事改革后,PEL的平均观赛UV已经迎来翻倍增长。而联盟主席廖侃也在本届总决赛的采访中提到,即便还没有加入本届春季赛最后总决赛的数据,PEL的观赛数据与去年相比已经提升了70%。

观赛数据自然是衡量一个赛事品牌价值与影响力的核心标准之一,那么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话题,如今PEL观赛数据的猛增,是否能完全归功于本赛季初的赛事改革呢?其实答案并不尽然,在笔者看来,此次赛事改革就像文章开头廖侃所说的那番话一般,具有“承上启下”之意。为什么PEL能在赛事大改革之后的第一个赛季便取得硕果,故事或许得从更“久远”的时间讲起。

首届春决,PEL如何达到“颜值”?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和平精英玩家,甚至不是一个手游玩家,但是本届PEL春决的整个过程仍然令我心惊肉跳,大感。职业使然,能令我出现这种观赛体验的电竞赛事不算多,比如前几天MSI上的RNG打T1;或者更早一些,S11上EDG打DK,TI上LGD打OG、LGD打“雪碧”等这些比赛。

因此,这样的感受也令我产生了疑问:同样的项目,甚至是同样的队伍、同样的选手,为什么PEL给我带来的观感“进化”了?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回顾梳理PEL的发展历程,也确实找到了PEL“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些小细节。

吃鸡系产品在电竞化过程中,过去一直是有B2A设计(游戏面向观众的设计模式)问题这一硬伤的,就像廖侃说的:“百人同场竞技比任何传统的电竞项目内容都要繁杂得多,如何让这样的比赛在观众眼中更好理解,是我们最初遇到的核心挑战。”

廖侃口中“核心挑战”的解决,整个PEL从30个月前,也就是年PEL刚刚诞生时就开始了。起初,赛事尝试了如设置双区域舞台、分流OB这样的方式来应对竞赛过程中随时可能“爆炸”的信息量,这些举措也成了PEL解决OB“硬伤”、持续提升观赛体验迈出的第一步。

更为关键的举措发生在联赛诞生大约4个月之后。年3月,PEL赛事迎来了“重磅”升级,一个包含主解说台和三个线上主场区域的“四路流同一空间”赛事演播厅诞生了。彼时,这一赛事演播厅的作用也十分具有针对性:主解说台以宏观角度为大家带来比赛全貌,与经典战术竞技类电竞主视角解说的功能别无二致;三个线上主场则以单个战队的角度去分析整场比赛。

从这些内容来看,“四路流同一空间”的价值不言而喻,尽可能将战术竞技赛事繁杂的信息流进行分流,从而满足不同观众的观赛需求,而线上主场的开发也成为了粉丝经济的“发动机”。而且在当时,PEL打造的多功能演播厅也被视作电子竞技赛事向传统体育赛事转播专业标准看齐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讲完上述两个典型案例之后,回到眼前的PEL春季赛中,我们在赛事直播中就不难发现,过去开发出的多个线上主场直播流已经成为赛事转播常态。与此同时,在不同的赛事直播平台上,我们也能够发现一系列明星主播也加入了与粉丝共同观赛的行列。

这样一来,线上主场与主播们这些十分细化的观赛视角便能够使原本“繁杂”的竞赛信息对症下药,使得赛事能够充分“消化”不同队伍背后的观赛粉丝、不同喜好的观众,相应地降低整个赛事的观赛门槛。

PEL对自身竞赛庞大竞赛内容的有序“整理”与分流只是赛事解决内容呈现问题的方法之一。此外,我们还能发现,PEL的竞赛内容也越来越抓人了。这背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去年10月份PEL推出“空降部署机制”。随着“空降部署机制”的诞生,大家都能发现,队伍们在跳伞航段选择时,便开始了“尔虞我诈”的战术博弈,这有点类似MOBA类赛事中的BP阶段。更重要的是,由于航段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队伍之间的“交火”也变得更加频繁了。

在当时“空降部署机制”这一新模式诞生之后,根据赛事官方统计,三个航段出现队伍遭遇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分钟(航段1)、3分12秒(航段2)、4分25秒(航段3)。更夸张的是,当时队伍之间最短遭遇发生时间仅需32秒。这些数字意味着队伍之间的“交火”已经开始从跳伞落地一直持续到决赛圈。

就像5月22日总决赛第三局,当不少队伍还在跳伞过程中时,江苏KONE与东莞ACT便展开了一场落地Roll点战。两支队伍共8位选手狭路相逢,最终仅有一人走出战场,赛况激烈程度无需多言。

也正是由于类似“空降部署机制”这样的赛制创新,让PEL在解决赛事OB难点问题时另辟蹊径,为赛事注入更为丰富的竞技性,而与竞技性相连的自然是观赏性。当然,今年的PEL春季赛在提升观赏性方面还有创新,例如将观赛视角从第一视角转变为第三视角。第三视角不仅更易使观众全盘Get选手操作,同时也更符合日常玩家的视角使用习惯,这样的细节调整对于观众来说就更加舒服了。

同时,今年的新赛季又把原先的四个赛季调整为春季赛和夏季赛两个长赛季,并采用常规赛、季后赛、总决赛这样的递进式赛程设计,也更加符合各类观众已经形成的电竞赛事、体育赛事收看习惯。

在经过上文的分析之后,我们能够发现,在诞生的30个月中,PEL不仅始终在赛事直转播的“硬件水平”上始终尝试创新,同时在能够提升观赏性的赛程赛制“软件”方面也做了不少功课。这些PEL过去发展沉淀下的东西,搭配今年赛季初联赛继续推出的各类赛程赛制创新,最终达到的效果其实就是一个十分直白的词汇——好看。

下一个问题来了,“好看”之后,PEL的未来在何处?

PEL如何走好“电竞+体育”道路?

回到赛季之初的赛事改革中,从固定席位制、四大赛季改为春季赛夏季赛两个长赛季以及常规赛、季后赛、总决赛这样的递进式赛程我们能够发现,改革之后的PEL身上不仅拥有了成熟的联盟化电竞赛事的影子,甚至更像是在向传统体育领域成熟的体育联盟看齐。PEL走上这样一条“电竞+体育”的发展道路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在年和平精英两周年派对·PEL重庆巡回赛上,廖侃就曾说道:“我们推崇拼搏进取的体育竞技精神,通过与拳击、篮球等传统体育赛事跨界联动,为《和平精英》电竞注入源自传统体育的文化基因。”

而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中,PEL也始终走在探索“电竞+体育”合作领域的最前线。例如年牵手格斗赛事品牌UFC、年牵手上海久事大鲨鱼篮球俱乐部、上海国际赛车场等案例。

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这些与传统体育领域的联动、对优秀传统体育赛事经验的汲取,究竟能为PEL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帮助呢?

谈及这一问题,我们或许得将PEL在本赛季开始实行的固定席位制加入讨论行列。在讨论联盟实行固定席位制时,NOVA电子竞技俱乐部CEORitina在采访中便进行了评价:“我们非常期待这个席位制的到来,相当于给俱乐部一个保障,我们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席位制给我们带来的商业价值。”

来自俱乐部方面的肯定与需求无疑证明了固定席位制的正确性,而PEL固定席位制这样的模式想要发挥出俱乐部所需的各种价值,就与上文提到的联盟与传统体育的联动息息相关了。

在廖侃看来,赛事与传统体育的跨界联动既是PEL对传统体育行业优秀经验的汲取,也是联赛地域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因此,在去年下半年联赛俱乐部整体实现地域化冠名,并且如今全部获得了固定席位之后,赛事从传统体育领域汲取而来的地域化经验便有的放矢了。

“未来,PEL可以在全国不同城市巡回。”廖侃在去年曾提出这样的设想。而来自NOVA的Ritina也对联盟借鉴传统体育的地域化发展模式寄予厚望:“当我们实现了地域化以后,因为现在叫上海NV腾讯视频(战队),能够把上海的这部分用户,与我们自己粉丝基础做一个地域性融合,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PEL的发展除了向传统体育行业汲取经验外,也在深挖自身的“电竞特色”。相比于地域性相对明显的部分传统体育赛事,行业内成熟的电竞赛事也具备自己的“国际化”特色,而PEL本赛季的赛事改革,便提到了自身“国际化”的发展计划。

在廖侃看来,PEL成功实现“国际化”的第一步便是需要将本土赛程赛制与其他国际赛区的赛程赛制实现打通,为不同赛区不同品牌之间的资源流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PEL自身一些成熟、优秀的赛事经验也能够向更多国际赛区输送,从而推进和平精英全球电竞生态的进一步完善。

而国际化的发展规划,对于PEL生态的发展也价值明显。对于各支联赛俱乐部来说,本土赛事与国际赛事的联系更加紧密时,自身品牌的传播自然也会具备一定的国际属性,这对于俱乐部品牌价值的提升显而易见。

而不管是从体育行业汲取的地域化发展逻辑还是成熟电竞赛事本身的国际化发展逻辑,都能够继续巩固固定席位制,为PEL生态带来诸多发展利好。

正如文章开头引用PEL联盟主席廖侃的话,当PEL没有传统的经验可以照搬学习时,这对前者来说可能既是劣势也是优势。但是随着本届春决的结束,PEL充分展现出自身从传统体育行业汲取的“营养”与独有的“电竞特色”时,它究竟处于劣势还是优势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