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1车手大火中死里逃生还记得那个被活活 [复制链接]

1#

赛季F1锦标赛即将走向尾声,随着汉密尔顿和梅赛德斯车队双双提前卫冕总冠军,赛季剩余的三场背靠背中东夜战,似乎已经成为“鸡肋大餐”。然而,巴林夜色中突现的一场大火,却让所有车手和车迷们都惊出一身冷汗。

格罗斯让大火中死里逃生“人字拖(HALO)”一战成名

事故发生在比赛的第一圈,哈斯车队的车手格罗斯让从第19位发车,车手们为了抢位争夺非常激烈。第二个弯后,超车心切的格罗斯让从赛道左侧向右猛打方向盘,力求摆脱身前的车阵,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事故。

在格罗斯让身后的是红牛二队的车手科威亚特,面对着突然方向打来的格罗斯让,科威亚特几乎没有闪避的机会,左前轮直接碰到了格罗斯让的右后轮——格罗斯让的赛车瞬间失控,径直冲向场边护墙,伴随着严重的撞击,车身在一瞬间被切成了两段,电池组遭受撞击后引燃了油箱导致爆炸并引发了大火。

几乎所有现场和电视机前的人都惊呆了,每个人的脑海里恐怕都蹦出了一个念头:“卧槽!完了,人恐怕要没了!”

爆炸发生后,赛会第一时间出动了红旗,场边的工作人员反应迅速,马上拿出灭火器跑上去喷射,车阵身后“保驾护航”的安全车,也立即停在赛道边,赶过来施展救援。

此时此刻,事故现场却是格外惊悚:护栏边是只剩下后半截的哈斯赛车,赛车的前半截被完全笼罩在熊熊大火之中,更可怕的是,车手格罗斯让仍身处其中!

在电视转播中,可以看到在现场维修区的车队人员都注视着电视屏幕,很多人捂着嘴不敢相信眼前的画面,有的人甚至眼中已经泛起了泪光。

往常驾驶风格彪悍,被车迷们戏称为“格大旗”的格罗斯让,此时迸发出强烈的求生信念!他依靠自己的力量,挣扎着从大火之中爬出,左脚上的鞋已经不翼而飞,仍然纵身一跃跳过了场边的护栏,赶上来的救援人员也第一时间往他身上喷洒灭火喷雾。

随后格罗斯让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自己走进了救护车。格罗斯让的死里逃生,让车手和车迷们紧绷的心放了下来。

据哈斯车队随后发布的消息,格罗斯让在此次事故中手腕、脚踝有轻微烧伤,肋骨也遭受了撞击,但没有生命危险。维修通道中,得知格罗斯让获救的消息后,所有车手和车队工作人员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医院向车迷们报平安

与此同时,社交网站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Halo救了格罗斯让一命”、“我靠,这双腿保住了,现在的赛车安全是真的到位,放在10年前,估计就gg了。”、“现在的赛车安全设计救了他,太好了!”、“没有Halo的话大旗就没了”

不得不说,赛车安全设计,以及被车迷们戏谑为“人字拖”(也有人称其为“丁字裤”)的Halo保护系统,的确是车手死里逃生的重要原因。而更多安全保护系统的存在,比如在高温下烘烤制成,比钢还坚固一倍的碳纤维单体壳让驾驶舱始终保持坚固,即便是格罗斯让这样的高速撞墙事故,仍然能保证车手肢体无恙。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格罗斯让的好运气,赛车在断成两截之后,前半截没有卡在护栏里,给了他充足的逃生空间,而且他本人在事故中头部没有遭受撞击,能够保持清醒自己爬出驾驶舱,一旦卡在护栏里或者出现昏迷,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无独有偶,在这次事故处理完毕,比赛重新开始后,又一场事故降临。赛点车队的斯托尔被科威亚特顶翻,赛车直接底朝天停在赛道上。对,造成事故的人又是科威亚特,但其实两次碰撞,倒霉的科维亚特都是被动方。

斯托尔被倒扣在赛车里还滑行了一段距离,此时Halo系统再一次发挥了巨大作用,保护了斯托尔的头部没有遭受到任何撞击,最终也是自己挣扎着从赛车中爬了出来。

诚然,这样的事故,让不少直呼比赛过于沉闷的观众,又一次挑起了兴奋的感官神经。但这场事故最终化险为夷的结果,却让我们不得不对F1官方致以诚挚的敬意,感受到F1对于赛事安全的不断追求。

HANS、“人字拖”——让F1赛车告别死亡年代

曾几何时,F1是一项充满悲情与鲜血的运动,F1赛道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无数先辈的鲜血。

早期的F1赛事,“速度,更快的速度”成为车队所追逐的目标,60年代初,以莲花车队总设计师科林-查普曼为代表的设计师,无一不以制造危险赛车而自豪,那时的赛车特点是:车速相当快,但车身本体却相当脆弱,大有解体的风险。

伴随着疯狂设计师引领的速度潮流,整个60年代有成批的车手在比赛中丧生。

年,德国人沃尔夫-冯奇普斯赛车冲向观众席,不幸身亡,并带走了15位赛场边观众的生命。

年,共有4位车手和3位观众丧生;年,有3位车手丧生,其中法拉利车手洛伦佐-班迪尼在摩纳哥站处于领先的情况下,撞车导致油箱起火燃烧,不幸身亡。据目击车手回忆说,“他被困在车里,直到烧焦,整场比赛我们都能闻到烤肉的味道,每次经过那里,都触目惊心。”

洛伦佐在摩纳哥大奖赛被烧死

年,F1领域无可争议的天才,代表六十年代英国流行文化标志的英国车手、两届世界冠军得主吉姆-克拉克在霍根海姆参加F2时身亡,即便如此,赛道安全依旧未能得到重视,各大车队的设计师们依旧热衷于进一步提升赛车的速度。

到了20世纪70年代,死亡的阴霾依旧在F1运动中挥之不散,年,约亨-林特撞上防护墙身亡,似乎死亡已经融入在这项运动的DNA中……

约亨-林特年意大利站遭遇事故死亡

究其原因,在于F1早期,赛车的防护系统几乎为零,车手们的赛车服是赛车服是棉质的,头盔是皮质的,车手甚至没有佩戴安全带就上场比赛。

年天才车手吉姆-克拉克的丧生,未能正确使用六点式安全带是事发原因之一,车手乔-施莱塞在赛道上被烧死,镁制车身剧烈燃烧,根本没有及时灭火的可能。

尼基-劳达年在纽博格林赛道的事故

到了20世纪70年代,车手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始觉醒,以杰基-斯图尔特为代表的车手们开始为“不死在赛场上”而战,他们成立车手协会,并开始自行将扳手绑在方向盘上、建立自己的急救系统,医院等等,而这些,都是赛会官方所不屑一顾的。

斯图尔特表示“我们在为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而战,那就是降低自己的生命危险。”

在车手们的要求下,赛车安全保障终于被提上日程,车手们被要求穿戴防火服、合格的头盔,以及六点式安全带,赛车在设计风格上,也开始不断向保障车手安全上倾斜。

在各方努力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赛车事故中丧生的车手数目不断减少,整个70年代,共有12位车手丧生,到了80年代,这个数字下降到4人。

年塞纳不幸遇难

时光步入90年代,年圣马力诺伊莫拉赛道在短短一个比赛周带走了两位车手的生命,在比赛前一天的练习赛中,澳大利亚车手罗兰德-拉岑博格由于定风翼脱落,撞上护墙不幸丧生。巴西车神、3届世界冠军得主埃尔顿-塞纳则在比赛第五圈时不幸冲出塔里布罗弯,高速撞上防护墙而殒命,年的圣马力诺伊莫拉也被称作是F1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比赛周。

塞纳的离世,让F1赛会意识到,这项运动依旧是危险的,依旧有太多安全漏洞需要弥补,21世纪以来,在F1赛事总监查理-怀汀等人的努力下,国际汽联持续为F1带来安全技术革新——尽管这些革新不乏反对和质疑声。

比安奇在年日本站遭遇事故去世

年,F1开始强制使用HANS(HeadAndNeckSupport,头颈部支撑)系统,可以在发生严重事故时,保障车手的颈部和头部缓解冲击力。

即便如此,F1赛会还是捕捉到安全的隐患,年,法拉利车手马萨头部被前车掉落的弹簧击中眉骨,造成重伤;玛鲁西亚车队车手比安奇在年日本大奖赛遭遇撞车事故,头部受创最终身亡。

为了进一步提升车手行车安全,F1赛会在年全面推出了HALO(光环)保护系统,由于外表独特,也被诸多车迷们戏称为“人字拖”,一时间引起业界的口诛笔伐。

在赛季前的策略小组会议中,10支车队有9支投票反对HALO系统,梅赛德斯奔驰车队经理沃尔夫公开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用一把锯子将Halo锯掉。”此外,HALO系统在车迷群体中更是被骂的狗血喷头,在他们看来,在车手头部架上“人字拖”,会大大影响F1赛事的观赏性。

F1官方告诉你:Halo系统到底是个啥东西(来源:网易体育)

然而,经历了两个赛季的实践,HALO系统还是收获了广泛的好评,年的比利时斯帕赛道,霍肯伯格、阿隆索、勒克莱尔全部在严重的车祸中毫发无损后,HALO系统得到了车队和车手的认可,此次巴林站中格罗斯让车身起火、斯托尔翻车也都并无大碍,让网友们纷纷表示“HALO在今天一战成名。”

防护墙、急救机制、安全车——为车手安全保驾护航

格罗斯让在巴林的大火中死里逃生,赛场的救援机制同样功不可没。

在事故发生后仅仅十几秒,场边就有工作人员赶到事发地并拿起灭火器朝车身喷射,为赛道安全保驾护航的安全车也及时停靠在赛道边,两位驾驶员立即把受伤的格罗斯让从围栏上搀扶下来,让网友们纷纷为之点赞:“救援车10秒就抵达现场,太赞了!”,“安全车驾驶员这回不仅是要加鸡腿,更应该给他们发勋章了。”

赛道救援人员和安全车几乎第一时间赶到事故地

而在F1早期,这种赛道安全机制却是一片空白。

上世纪50、60年代,F1赛道护墙由秸秆堆组成,观众可以站在场边的任何地方,维修区完全开放,赛道毫无安全可言。

年,沃尔夫-冯奇普斯在倒数第二站意大利大奖赛中与吉姆-克拉克相撞,赛车冲向观众席,冯奇普斯当场死亡,同时也带走了15位场边观众的生命。

当时,赛事的救援体系也遭到无视,现场救援极为迟缓不说,比赛也从来不会为车手的事故而停止。

杰基-斯图尔特就对自己于年在比利时斯帕赛道遭遇的事故心有余悸:“我冲出赛道,撞穿了一段木篱笆,撞断了一根电线杆,撞塌了一堵墙,掉进了一间农舍旁边的类似地下室的地方,我被困在车里超过30分钟,啥也做不了,处于无意识状态。”

幸运的是,另外一名车手格拉厄姆-希尔发现了这起事故,“他放弃了比赛来帮我,从观众那里借来了扳手,移开方向盘,把我从车里救出来。之后他们去找救护车,过了好久救护车才来,之后警察又把救护车搞丢了。”

在救援过程中,斯图尔特足足等了救护车25分钟,“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差错,你会认为这就是一段幽默的故事,但这件事就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意识到,整个急救系统就是一团屎。”

而车队方面,设计师和老板无需为车手的丧生负任何的责任,赛事承办方也不愿为赛道安全过多的掏腰包,观众们则只热衷于观赏到更快的赛车速度,甚至对赛道事故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赛道设计本身,也会刻意考验车手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驾驶技术,而无视车手的安全。

不断发生的流血事故,让车手们的诉求愈发强烈,也是从20世纪70年代,车手们要求赛道方面设置钢制护墙和防护网,并联名投票取消了年的比利时大奖赛,对事故频发的斯帕赛道进行抵制。

在这些先行者的不断努力下,赛场的安全系统不断完善,赛场周边宽阔的缓冲区、坚固的防护墙大大保障着车手们比赛的安全。更可贵的,是赛事安全理念的进步,每一次黄旗、每一次出动安全车,都渗透着F1对生命安全的考量。

如今的F1,早已不是那个曾经充满悲情和鲜血的年代,已经习惯于车手们在平缓、安全的赛道中驾车驰骋的车迷,或许偶尔也会为比赛过于沉闷、缺乏激情而感叹。然而,巴林的一场大火,让车手和车迷们在惊魂未定的同时,更加珍惜和尊重F1对于安全的不懈追求。

来源:网易体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